“那是何人接任?”謝遷敏銳問道。
——
——
十三日的時候,江蕓蕓在通政司翻看政令條例,快到午飯時,突然聽到外面有小廝的議論聲。
“聽說了嘛,前幾日刑部的白尚書也上折子致仕了,陛下同意了,后來又聽說打算讓左都御史閔珪該任刑部尚書了?!?/p>
“嚯,這位都御史都要七十了吧,比白尚書年紀還大呢?!?/p>
“可不是,正正七十呢,瞧瞧人家,七十還當(dāng)尚書了,真是好官運啊。”
“那倒也未必,像是找不到人來頂這個位置,才把左都御史挪過來的,兩個人不是平級的嗎?算不上高升,只能算平調(diào)?!?/p>
“也是,真是奇怪,我之前遠遠看到白尚書,不是還挺堅朗的嘛,我看現(xiàn)在各部都熱鬧極了,都猜自己的頭上的那片天是不是要換了。”
“那個讖語你聽過了吧!嘖嘖,誰家不是人人自危啊。”
“噓,不要命了,別說了?!?/p>
兩人的腦袋鬼鬼祟祟地湊在一起,相互張望著,唯恐被人聽到。
江蕓蕓順勢低下頭,把手里的那頁紙安安靜靜翻了過去,等人走遠了也沒有再抬起頭。
她的案桌前已經(jīng)堆滿了歷代的案件,各類法條也密密麻麻擺滿了桌頭。
有些案件被特別標(biāo)明,放上了紅紙條。
有些案件則被她直接放到邊上去了。
前朝蓄奴之風(fēng)盛行,后來在立國之爭中,當(dāng)時是有很多奴隸重新獲得自由,但隨著年代逐漸和平安穩(wěn),加上連年災(zāi)荒,又有很多人開始賣身為奴。
這一點,江蕓蕓倒是很有想法。
南方蓄奴之風(fēng)蔚然成風(fēng),當(dāng)時一個揚州江家的大宅子的仆人就有三百多人,聽聞江家還有不少莊園,加起來近五百人的奴隸,這還不包括佃戶。
聽聞南直隸巨富之家的曹家就是仆從如云,數(shù)不勝數(shù)。
巨富豪強拿走了太多人口,勢必導(dǎo)致國家收上的稅也逐年減少,就算是清丈出來的土地,也很快就會被這些富貴人家拿走。
貧富差距也只會越來越大,百姓的日子勢必會被逐漸壓縮,到最后便又是一場場起義。
其實針對這種情況朱元璋是下過詔令的,凡在戰(zhàn)亂中由于勢弱力孤或貧乏不能自存而賣身為奴者,“詔書到約,即放為良”,并由朝廷出錢來贖回因貧困而被典賣的農(nóng)民,截至到洪武十九年,開封的幾個府出錢贖回奴婢就達兩百七十四人。
江蕓蕓把那份詔令仔仔細細讀了讀。
很簡單的一封內(nèi)容,沒有規(guī)定前提,也沒有懲罰措施,但他到底是國家詔令。
江蕓蕓把手里的內(nèi)容貼上紅紙條。
“逼良為賤。”江蕓蕓摸著封皮低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