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是李學士的兒子啊?!?/p>
——“神童的兒子怎么可能讀不好書?!?/p>
——“今后一定捧個大狀元回來。”
自啟蒙后,這些話便絡繹不絕傳到他的耳朵里,久而久之,這些就不再是輕飄飄的一句話,而是一塊塊石頭,壓在他的肩上,腦袋上,時間久了,就像一座被世人壘起來的大山,壓得他喘不上起來。
直到今年的鄉(xiāng)試,徹底爆發(fā)出來。
他發(fā)現(xiàn)自己寫不了字了,只要提筆,手指就忍不住開始顫抖。
李兆先呼吸開始氣促起來,手指開始僵硬,只是屋內(nèi)又實在太安靜了,只有筆觸劃過紙張的聲音,暖盆哄得紙棚里暖洋洋的。
江蕓蕓的身上有一股淡淡的皂角的味道。
爹身上也有。
年幼的時候,爹總是抱著自己坐在膝上,握著他的手,一筆一劃教他寫字。
從自己的名字,到三字經(jīng),再到千字文,所以的啟蒙書都是他一字一字教的。
那個時候,他是很快樂的,因為他讀書快,所有人都夸他聰明,他也得意,覺得自己厲害。
“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啊?”一直站在江蕓蕓身邊的李兆同小聲問道,“吾人心之所寓,既身之所循也?!?/p>
江蕓蕓笑說為他解釋著:“這篇的題目是論語,出自《述而》中的‘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就是說人應該默默地記住所學到的知識,努力學習而不感到厭煩,教導別人而不知疲倦,這對我有什么難的?!?/p>
李兆同連連點頭。
“這句話就是扣題,‘吾人心之所寓,既身之所循也’,我心之所以寄托,就是身體親自實踐所遵循的,世事無常,事和理是不能常常兼容的,所以要保持心無雜念?!苯|蕓耐心解釋著,“這句寫得好,所以要圈起來,內(nèi)容有寓意,對的也公正,緊扣題目,而且這一句總領(lǐng),后面的內(nèi)容也圍繞著,沒有離題?!?/p>
李兆同也跟著湊過來,仔細看了看。
“你開始讀書了?”江蕓蕓笑問道。
李兆同不好意思說道:“前年十月就開始讀書,去年二月剛把啟蒙書讀完,六月的時候開始學論語了,可我太笨了,老師說的我聽不懂,娘就每日都叫媽媽給我讀論語了,跟我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還要我每日抄寫今日學的論語十遍?!?/p>
江蕓蕓咂舌。
李兆同現(xiàn)在才七歲,那就是五歲就開始讀書了,甚至瞧著壓力非常大。
“慢慢學。”江蕓蕓無奈嘆氣,笑說著,“讀書并不是先走一步就一定行,他是需要我們一邊低頭去讀書,一邊抬頭看世界的?!?/p>
李兆同呆呆地看著她。
李兆先也忍不住抬眸去看她。
李家的教育嚴格,所有小孩哪怕是女孩子也都是五歲開始讀書,今后他們的日子便大都在書房里。
從未有人說過,還要抬頭去外面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