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環(huán)境,生什么土壤,什么土壤,種什么瓜果。
葉竹嬋并非沒有過那種破釜沉舟的念頭,想要一舉推翻現(xiàn)有的一切,引領眾人直接步入一個全新的時代。
但當她冷靜下來,仔細權衡可能造成的后果時,便深知這種做法過于激進,可能會帶來難以預估的災難。
經過深思熟慮,她最終還是選擇了一條相對溫和的折中之路。
制度的變革絕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時間的沉淀。
在此過程中,還得逐步改變人們的思想觀念。
就像改良土壤一般。
只有讓這片“土壤”適宜,新時代的種子才能茁壯成長。
好在葉竹嬋曾有過的經歷,豐富的治國理政經驗讓她能夠靈活地將這些先進理念、政策與制度進行巧妙融合與改良。
并不會在這個社會造成太大的違和。
當然,變革之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
一些思想守舊的前朝舊臣或勛貴家族,因循守舊,或是其他的利益,對這些新政策百般抵觸,極力反對。
面對這種情況,葉竹嬋的應對方式倒也干脆利落。
她直接派周一一去刺殺。
識相的,再給一次機會,不識相的,送去見閻王。
葉竹嬋的操心操勞,讓其他女子心中或多或少都泛起了一絲自慚形穢的感覺。
尤其是厲南霜。
當初得知父親為自己爭取到了皇后的頭銜,少女滿心歡喜。
可隨著時間推移,她發(fā)現(xiàn)葉竹嬋遠比自己更適合這個位置。
甚至可以說,葉竹嬋才是最有資格、最適合成為皇帝的那個人。
不過好在葉竹嬋心思細膩,敏銳地察覺到了厲南霜心中的不安與糾結。于是特意抽出時間,與少女促膝長談,耐心開導。
在葉竹嬋的悉心勸慰下,厲南霜的心結終于被解開。
其實大家心里都很清楚,無論葉竹嬋在眾女之中擁有何種身份與名位,她始終是當之無愧的后宮之主。
眾人也都從心底里認可并默認了葉竹嬋的后宮之主地位。
——
靜謐深沉的御書房內,燭火如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