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恪擺擺手阻止他繼續(xù)往下說:“我們不討論這種思想的對錯,也無需去批判它。”
“我告訴你這些,只是為了讓你知道,這是人之常情,是人的本性之一?!?/p>
“道德家可以去批判這種思想,作為君主你要做的不是批判?!?/p>
“而是承認他存在,然后學(xué)著去利用?!?/p>
朱雄英皺眉道:“利用?這種思想如何利用?”
陳景恪說道:“你仔細想想?!?/p>
朱雄英喃喃自語道:對比……不患寡而患不均……
想了半天,卻始終不得要領(lǐng)。
陳景恪暗自搖頭,越是聰明的人就越容易掉入自己的思維里,或者說容易將簡單的問題復(fù)雜化。
眼下朱雄英就是如此。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就在題面上。
“咱們反過來思考,如果周圍人都餓肚子,你每頓都能吃兩塊粗糧餅子,你會不會覺得很幸福?”
朱雄英肯定的道:“那是當(dāng)然……”
說到這里他恍然大悟,說道:“我懂了,對比,幸福是對比出來的,歸屬感也可以通過對比產(chǎn)生。”
“百姓并不知道以前的朝代是什么樣子的?!?/p>
“朝廷的政策再寬松,他們也不會有特別的感覺,甚至?xí)X得這是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p>
“我們可以告訴他們以前的朝代是什么模樣,有了對比他們就知道大明的好了。”
“如此他們對大明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也就增加了?!?/p>
陳景恪贊許的道:“聰明,不只是歷朝歷代的情況,還可以將其它國家的情況告訴百姓。”
“總之你要讓他們知道,大明是最好的,如此才能產(chǎn)生認同感和歸屬感?!?/p>
朱雄英連連點頭:“好好好,回去我就將此事告訴皇爺爺……”
“哎,你說如此簡單的方法,為何歷朝歷代都不用呢?!?/p>
陳景恪搖搖頭,說道:“他們不是不想用,而是不敢用。”
朱雄英驕傲的道:“確實如此,歷朝歷代誰能和大明一樣厚待百姓的。”
攤丁入畝、廢除奴籍、取消匠籍等專屬戶籍……惠民政策不要太多。
陳景恪沒有打擊他的熱情,而是繼續(xù)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