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幾人又討論了歷朝歷代,太后干政的問題。
重點談的就是呂雉和武則天,沒辦法,這倆人是太后干政的代表性人物了。
對這兩個人,朱元璋和馬皇后是很批判的。
又何止是他們,史學家對兩人也是批判的體無完膚。
武則天的名聲好轉,還要得益于偉人對她的評價。
當時婦女解放,需要提高女性地位。
武則天這位唯一的女皇,太容易作為標桿了。
于是,她的名聲才開始好轉。
曾經,陳景恪受史書的影響,對呂雉非常厭惡,對武則天則非常喜歡。
后來長大了,自己看史書去了解兩人的經歷。
態(tài)度有了截然不同的變化。
武則天當政,國內政治動蕩百姓遭殃,對外幾乎沒有贏過。
后突厥就是她養(yǎng)出來的。
相反,呂雉才是真正的雄才大略。
大漢建立,呂家是出過大力氣的。
劉邦好幾次被項羽擊敗,只身前去投靠呂澤等人。
靠著呂氏兄弟的支持,一次次恢復元氣。
呂家完全可以看做是劉邦的政治伙伴。
呂雉當政時期,政局相當?shù)姆€(wěn)定。
對內休養(yǎng)生息,百姓不說安居樂業(yè),至少也能活得下去。
對外緩和與匈奴的關系,爭取到了發(fā)育時間。
要說難受,那也只有劉姓皇室成員難受。
站在百姓的角度,呂雉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但可惜,史書是貴族史,用來記錄帝王將相之事的書籍。
呂家最后被清算,家族相關事跡被抹去。
后人只能從只言片字里,來尋找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