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以漢武帝的操作來看,定然是前者居多?!?/p>
祖孫三人皆點頭不已,看看史書上對漢武帝晚期的描寫就知道了。
完全是一副國家破敗民不聊生的亡國之相。
打匈奴沒錯,帝王將相獲得了文治武功,百姓得到了安寧,算是多贏的局面。
但后期的驕奢yin逸、窮兵黷武,就有大問題了。
“能在追求文治武功的同時兼顧民安的,就是大家贊頌的明君了,比如唐太宗?!?/p>
“他平均五年發(fā)動一次大型戰(zhàn)役,就是為了讓將士們得到休息,讓民間有足夠的時間恢復生產(chǎn)?!?/p>
“他這么做真的是出于愛民之心嗎?我不知道?!?/p>
“但從他那句‘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什么端倪?
從亂世走出來的他,知道百姓過不好會造反。
所以才會與民修養(yǎng)生息。
“可他是怎么想的不重要,正所謂論跡不論心,我們只需要看他是怎么做的。”
“他確實做到了兼顧國泰和民安,所以才會被世人贊頌?!?/p>
“所以,在我看來,盛世就是國泰和民安達成平衡?!?/p>
祖孫三人不禁點頭,君王實現(xiàn)文治武功的追求,百姓獲得安寧,確實可以稱之為盛世了。
陳景恪頓了一下,繼續(xù)說道:“我一直在想辦法打壓儒家,但并不是因為我反對它?!?/p>
“恰恰相反,我很支持儒家成為顯學?!?/p>
“原因其實很簡單,他們提出了大同世界?!?/p>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p>
“使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
“而這,也是我畢生的追求。”
歷史賦予的使命
“而這,也是我畢生的追求?!?/p>
陳景恪的聲音并不大,但聽在朱元璋三人耳朵里,卻是如此的振聾發(fā)聵。
朱元璋一時間竟有些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