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每多積累一份實力,將來建立封國就能減少一分困難。
當然了,他們心情好轉還有個原因。
晉王和燕王的封國一樣推后了,這就說明朝廷不是針對他們,而是大政策暫時不準備擴張。
再聯(lián)想到五年后讓兩位塞王的勢力撤出大明,也就是說差不多年左右大明就會再度擴張。
楚王、朝鮮王他們已經分封。
按照排序來說,晉王燕王周王之后,就輪到他們了。
總之,三位親王高高興興就接受了這個認命。
區(qū)別是,蜀王和湘王特意去拜訪了陳景恪,詢問可有良法。
陳景恪就告訴他們:“沒什么特殊技巧可言,不外乎是分化拉攏?!?/p>
“對反抗者要給予雷霆猛擊,對臣服者要給予好處?!?/p>
“教化工作也同等重要,這才是長久之道?!?/p>
“具體如何施行教化,朝廷已經有成熟的章程,你們依照章程去做就可以了?!?/p>
“如果非要說有什么特別注意的地方,那就是要將部落的首領和百姓區(qū)別看待?!?/p>
蜀王朱椿不解的道:“哦,為何?”
陳景恪解釋道:“在大明沒有對百姓展開教化之前,我漢人百姓對自己的身份尚且缺乏認同感,更何況是蠻夷百姓?”
“他們并沒有身份認同,只是跟隨酋長討生活罷了?!?/p>
“酋長叛亂,他們分不清對錯,只能被裹挾著一起叛亂。”
“如果你們不加以分辨,全部予以打擊,就是逼著蠻夷百姓一起造反?!?/p>
“當然,如果對方已經覺醒群體意識,那就不要猶豫,盡快徹底摧毀對方?!?/p>
外力會讓對方覺醒群體意識,這是歷史已經證明了的道理。
想要治理地方,必須要想辦法分化蠻夷首領和百姓的關系。
“你們可以嘗試引誘政策,以利益誘使蠻夷首領離開深山老林,去大城市享受舒服的日子?!?/p>
“如此,他們和部民的關系會日漸疏遠?!?/p>
“我們再趁此機會,宣揚那些酋長在城市里如何花天酒地,那些部民心中就會生出怨憤?!?/p>
“……”
“還有,不要強調身份差別,你強調身份的同時,就是在幫對方建立身份概念?!?/p>
“一視同仁,大家都是華夏子民。”
兩位親王聽的咋舌不已,沒想到竟然有這么多花招。
這陳伴讀真是陰險啊。
不過……我們喜歡。
陳景恪自然不會只動嘴皮子,去找了張宇初和佛教的代表,讓他們派遣僧道跟隨兩位親王去做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