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溫脫口而出道:“騎兵,當年他們縱橫天下的依仗,就是騎兵?!?/p>
其他人也都贊同這個說法,不只是蒙古,任何草原勢力最強的都是騎兵。
朱棡說道:“是的,他們的騎兵縱橫天下,所向披靡,滅國無數(shù)。”
“這是他們最自信,也是最驕傲的地方。”
“在遇到挫折的時候,也是支撐他們堅持下去的最大信念?!?/p>
“現(xiàn)在就是如此,即便大明全面占據(jù)上風,他們依然不服輸?!?/p>
“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這股信念。”
“他們依然認為,他們的騎兵是無敵的,我們能打贏北元,不過是用了陰謀詭計而已?!?/p>
張溫說道:“上兵伐謀,草原蠻子不懂兵法之精妙……”
朱棡打斷他說道:“他們懂不懂兵法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確實是這般認為的?!?/p>
“大明提供了優(yōu)渥的條件招降于他們,效果卻不甚理想,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所以,我們就要在他們最自信的地方擊敗他們,打碎他們的信念?!?/p>
“如此他們才會心服口服,從此接受大明的統(tǒng)治?!?/p>
“斡亦剌是蒙古最后的精銳,正面擊敗他們,效果是最好的?!?/p>
諸將終于明白了他的想法,但真正能接受的卻并不多。
很簡單,對于將領來說,不服就打,一直打到你服為止。
什么陰謀詭計,戰(zhàn)爭本來就是無所不用其極。
你玩不過就是玩不過。
嘴硬?那我就多抽你幾個嘴巴子。
看到底是你嘴硬,還是我的巴掌抽的響亮。
然而朱棡不同,作為大明塞王,未來的晉國國主,他必須要考慮政治因素。
用一場硬仗,瓦解蒙古人最后的驕傲,為后續(xù)的治理打下基礎。
此時的犧牲,是為了后續(xù)少犧牲。
不論是對大明,還是對蒙古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且,明年他就要經略西域,在此之前必須解決河西的安全隱患。
到時候他攜擊敗斡亦剌的威勢去西域,遇到的抵抗也會小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