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的好就能提前掌權(quán),國相府就是輔佐他工作的機構(gòu)。
考的差的國君,就要讓渡更多的權(quán)力給國相府。
由國相府主持國家行政要務(wù)。
直到國君有能力承擔職責,才能從國相府拿回屬于自己的權(quán)力。
然而,權(quán)力那能是隨便讓渡的嗎?
國相府主持大政,一旦形成慣性,國君再想把權(quán)力拿回來就千難萬難了。
如果國相府還能獲得中央朝廷的支持,那他們想拿回權(quán)力就更難了。
所以,對于諸侯王和他們的繼承人來說,這場考試同樣非常重要。
權(quán)力都有排他性,誰都不想把自己的權(quán)力讓給他人。
看著考場里奮筆疾書的眾人,陳景恪心下也是激動不已。
這都是華夏的種子,將來會在更多的地方生根發(fā)芽,散播屬于華夏的芬芳。
朱元璋他們只是在這里溜達了一圈,見沒有什么問題就離開了。
畢竟這場考試要持續(xù)一天,他們不可能一直守在這里。
送走皇帝一行人,趙謙返回考場挨個巡視。
看著這些特殊的考生,他也同樣非常興奮。
他是個做實事的人,對于朝廷的宣教計劃非常支持,但對于朝廷的緩慢進度非常不滿。
一度想辭官去地方教書,連地點都選好了就是瓊州。
不過幾次辭官都被朱標給拒絕了。
先是讓他主持編寫了海外明人進學(xué)教材,去年又任命他擔任這所特殊書院的祭酒。
這所書院意味著什么,所有人都很清楚。
竟然讓他來掌管,這是何等的器重。
而且把這些未來的國君、國相教好了,也同樣能更好的宣揚華夏文化。
比他跑到地方去教學(xué),效果更好。
于是他就息了辭官的念頭,接下了這個重擔。
半年多的教學(xué),終于到了檢驗成果的時候,他自然非常重視。
害怕有人作弊,從頭到尾一直盯著,中途吃飯都是在考場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