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都燒到眉毛了,哪有那個時間?
等朝廷把民夫組織好,災情早已經(jīng)過去了。
遠水解不了近渴。
而且征用民夫,也會讓沒有受災的地方,因為缺少勞動力導致莊稼減產(chǎn)。
其他的什么以工代賑啊之類的,那都是天災過去之后才能施行的手段。
現(xiàn)在需要的是正面對抗天災,征用民夫就是抱著石頭跳河,自尋死路。
所以,征用民夫賑災,根本就行不通。
只有軍隊才是最適合的。
基本都是青壯,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軍事訓練,拿起鐵锨就能干活。
而且擁有獨立完整的指揮系統(tǒng),能夠更好的協(xié)調(diào)配合。
是‘萬眾之力’最好的體現(xiàn)。
以往的朝代也不是沒有人想到過這一點,但卻沒人敢這么做。
原因前面已經(jīng)說過,就不再贅述。
那么,如果大明能做到這一點,那以后面對溫寒變帶來的極端天氣,朝廷將能更加從容的應對。
這是一場豪賭。
輸了就是一場軍隊嘩變,贏了那好處就太多了。
那么這場賭值得嗎?
朱元璋幾乎是瞬間就給出了答案,趁現(xiàn)在朝廷強勢,多給子孫留一些家底。
于是他目光看向陳景恪,說道:“詳細給咱說說,如何用軍隊抗災救民。”
朱雄英和陳景恪都大喜,他這么說就意味著同意了。
當即陳景恪就將前世的一些經(jīng)驗講了一遍。
首先就是思想教育,必須要給將士們做好思想工作。
不能用普通的忠君愛國之類的去說教。
要讓他們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是為了整個華夏族群,是正義之舉。
而且還不能光口頭說,朝廷還要拿出相應的態(tài)度。
比如來自朝廷的肯定,比如在報紙上刊登犧牲的將士們的事跡,對他們進行表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