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個數(shù)字代表著一個信息:
軍隊救災之策成功了。
朱元璋大喜,立即下旨對所有將士進行表彰,犧牲的將士封賞加倍。
同時將此事通告全軍,讓全軍學習他們的事跡。
陳景恪既悲痛,又激動,找到解縉讓他立即準備加刊。
“將這一百六十四名將士的名字、籍貫、生平功績等等,全部都寫出來。”
“要讓全天下的人,都記住他們的功勞?!?/p>
解縉二話不說,召集報社的人連天加夜的工作,務(wù)求以最快的速度將加刊印刷出來。
這還不算完,陳景恪又找到老朱提出了兩個建議:
“在災區(qū)立碑,將所有犧牲將士的名字可在上面,供天下人瞻仰?!?/p>
“同時再制作一枚特殊的勛章,頒發(fā)給所有參與救災的將士們?!?/p>
老朱好奇的道:“勛章?是什么東西?”
明勛宗
陳景恪就將勛章的大致情況講了一遍。
其實他也沒研究過這玩意兒,并不知道具體是怎么操作的,只知道一個大概。
“……勛章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常設(shè)勛章,一種是特定勛章?!?/p>
“常設(shè)勛章就是固定的幾種,按照貢獻大小分為一二三級,類似于軍隊的幾級功勛?!?/p>
“對國家、社會、族群做出杰出貢獻之人,可以頒發(fā)相應(yīng)的勛章。”
“還有一類是針對特定事件,對所有參與人員頒發(fā)的紀念性勛章,只此一次以后不會再頒發(fā)?!?/p>
“比如這次東南賑災,就可以制作特定勛章,頒發(fā)給所有人。”
“賑災過程中立下功勞的人,可以頒發(fā)常設(shè)勛章?!?/p>
“特定勛章可以不用給予特權(quán),就是紀念性質(zhì)?!?/p>
“常設(shè)勛章就要有特權(quán)了,比如最低一級的勛章可以見官不拜?!?/p>
“最高級的勛章可以獲得俸祿,逢年過節(jié)朝廷要給予獎賞,還要能惠及家人等等?!?/p>
老朱自然能看到勛章的積極意義,對此非常感興趣,但他也有自己的顧慮。
“就怕后世子孫不屑,亂發(fā)勛章導致制度敗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