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吹公天下的那幫人,已經(jīng)不滿足于寫文章了。
他們迫切希望發(fā)生一些事情,讓他們好好發(fā)揮一下。
好巧不巧,就在這時還真有把柄送到了他們手里。
代王朱桂外出踏青,縱馬踐踏農(nóng)田,還鞭撻阻止他的百姓。
消息傳出,文臣們都興奮了。
紛紛摩拳擦掌,準備好好做一篇文章。
彈劾朱桂的奏疏,已經(jīng)如雪片一般飛向皇宮。
欺老朱年邁
權(quán)貴踏青踐踏莊稼欺負百姓,這種事情可以說時常都有發(fā)生。
別說是權(quán)貴了,仗著有點錢認識幾個官吏的所謂富人,敢這么干的都不知道有多少。
不只是古代,現(xiàn)代開車在麥田里溜達,事后一句不認識麥子以為是野草就把事兒擺平了。
也不是沒有發(fā)生過。
你不服?
事實上大家早就習以為常了,只要沒惹出大亂子,事后積極賠償,沒人會抓著不放。
朱桂干的事兒,和幾個哥哥比起來完全不值一提。
和歷朝歷代那些類人宗親比起來,更不算是個事兒。
平時也就是言官彈劾一下,朱元璋表表態(tài)禁足幾天,賠償受害百姓一些錢財。
這事兒就過去了。
可是這次不一樣,所謂清流猶如貓聞見了腥味兒一般,亢奮了。
當天就有上百封彈劾奏疏送進宮。
第二天早朝,約三分之一的朝臣要求皇帝嚴懲朱桂。
“不罰不足以正法紀,不罰不足以平民心,不罰不足以……”
“若不重罰,人人皆效仿之,國家法紀威嚴何在,朝廷又要如何約束臣民……”
“請陛下嚴懲代王,還萬民公道?!?/p>
禮部右侍郎左川,痛心疾首的斥責了朱桂的萬惡行徑,義正言辭的要求老朱予以重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