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你提醒,恐怕咱這輩子都捉摸不透其中的道道?!?/p>
“當初趙瑁案的涉案人員如此之多,咱心里就很奇怪,他們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今日總算是有了答案?!?/p>
“是咱的惡政,逼迫著他們結黨?!?/p>
“等這件案子爆發(fā),他們的政敵又聯(lián)合起來落井下石?!?/p>
“或許很多人都是無辜被牽連進去的……不,不是或許,是肯定如此?!?/p>
“還有前兩年咱巡視地方,每次咱都能輕易發(fā)現部分官吏的小尾巴?!?/p>
“派人去查的時候,幾乎都是一查一個準,很容易就能揪出一大串貪官污吏?!?/p>
“當時咱還以為是蔣瓛和錦衣衛(wèi)能力出眾?!?/p>
“現在想來,咱這是被人家給利用了啊。”
額……陳景恪有些不知道該說什么好了。
老朱這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了。
就他的鐵腕統(tǒng)治,動不動就抄家滅族,有幾個官吏敢公然結黨的?
尤其是趙瑁案,發(fā)生在大明初建時期,不太可能是廷推造成的。
更何況,這個案子直接將朝堂給清空了,人人自危。
大家自保都來不及,誰敢在這個時候搞黨爭。
前兩年反腐,確實有力量在推動。
但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黨爭,而是革新派和保守派互相打擊的結果。
不過他也沒有安撫老朱,因為這兩條政策,確實讓官吏之間有了黨同伐異的趨勢。
尤其是朱標當政這幾年,他希望通過柔和的手段,建立健全國家各項秩序。
營造一個正常有序的君臣氛圍。
只是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
在廷推和打擊黨爭這兩條政策的驅使下,他的一系列善政,給百官創(chuàng)造了結黨的機會。
不過還好,老朱尚在,朱標本人也是英明的君主,百官也只敢私下搞小動作。
不敢明目張膽的搞黨爭。
可惡果還是很明顯的,那就是百官已經意識到,只有結黨才能在朝堂爭取利益并存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