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打出了大漢天威,開拓西域,將華夏文明的影響力傳遍八方。
唐太宗將華夏文明的影響力,推向了封建史的巔峰。
三人對華夏文明的貢獻太大了,現(xiàn)在人享受到了三人帶來的福利,自然覺得他們雄才大略是明君。
然而在古代,站在民生的角度,秦皇漢武就是暴君,風評并不好。
秦始皇的嚴苛統(tǒng)治就不說了。
漢武帝大興土木、極盡奢靡、賣官鬻爵、殘忍嗜殺、壓榨百姓。
喜好長生寵信方士,甚至將嫡公主嫁給方士。
可以這么說,如果將他的名字遮住,只看他做過的事情,絕逼會認為這是哪個亡國君。
然而他是漢武帝。
這三個人里面,只有李世民,被視為明君典范。
朱元璋出身底層百姓,對秦皇漢武沒有好印象,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聽到他貶低這二人,陳景恪并不意外,也不想反駁。
大家站的角度不同罷了。
沒必要為了一個古人,爭論這些有的沒的。
但他也沒有附和朱元璋,而是繼續(xù)自己的話題:
“軍功爵和舉孝廉,在最初確實為國家發(fā)掘了大量人才?!?/p>
“然而隨著官僚階層的壯大,他們壟斷了孝廉的舉薦之路。被舉薦上來的,皆為豪強子弟。”
“后來更是出現(xiàn)了九品中正制……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這也是東漢末年以及兩晉南北朝時期,士族門閥猖獗的主要原因?!?/p>
“隋唐兩朝都致力于打擊士族,科舉制也就是在那時被確立。”
“然而當時士族力量強大,科舉制也只是在士族政治上,撬開了一道縫隙?!?/p>
“直到唐末,黃巢和朱溫二人將士族屠戮一空,才徹底結束了士族門閥統(tǒng)治?!?/p>
“宋朝就是在一張白紙上作畫,科舉制才變得名副其實,也是在那時得到完善。”
說到這里,陳景恪停下來喘口氣。
朱元璋聽的心癢癢,催促道:“快說,后面呢?!?/p>
陳景恪知道他已經被自己說動,心下很是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