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宇一把扯過蘇父,用手捏著他的豬頭臉,懟在他奶面前問道:“您看看,這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嫡次子,配嗎?配代表蘇家門楣嗎?”
“這蘇家門楣,還得看嫡系長子,嫡長孫啊,您那嫡長孫,多給咱老蘇家長臉啊,擱號子里進修歸來的知識分子啊?!?/p>
“噗,哈哈哈?!?/p>
蘇宇這句話,惹得全村沒憋住笑,有一個人笑,其他人頓時憋不住了,導致全部哄堂大笑。
尤其是蘇宇捏住蘇父的臉懟在他奶奶面前,那豬頭樣子本就夠招笑的。
加上做出這個動作的還是他親兒子,口口聲聲問,他配嗎?他配嗎?這換做是誰,也覺得好笑。
結果蘇宇還來了一句您大孫子是擱號子里進修歸來的知識分子,那就更搞笑了。
怎么說呢,這個時代,老百姓對知識分子,還是挺向往,挺崇拜的,別看口口聲聲罵臭老九,還痛批過一陣。
可架不住對知識的渴望,您想理解這句話為何招笑,看看當下知識分子的待遇就知道了,大學生,國家直接給你安排工作,甭管你是農(nóng)村戶口還是城里戶口,都可以參加工作。
而且進廠就是當儲備干部培養(yǎng)的,從文職干起,起步就比泥腿子起步高,工資,待遇,都是高人一等。
可進過號子的犯人,也被人戲稱進去進修了,但同音不同意啊,命運可完全不同,勞改犯,不光沒有進廠的機會,就是在家種地,哪都低人一等。
別人提起,都會說,這是一個勞改犯,剛被釋放,那說親都沒人搭理你,出頭機會很少,除非往后十幾年后,允許有個體戶后,或許會好很多。
但現(xiàn)在,勞改犯那就代表著危險分子,那外出批條子都需要謹慎再謹慎,生怕你惹出禍端為村里招禍。
你說村里人聽到蘇宇如此調侃他蘇家門楣,他們能不笑嗎?
可這是實話,擱古代,確實是只有嫡長子一家才能代表這個家,次子可不行。
辱沒門楣,那也要看你配不配了。
所以蘇宇一針見血,蘇家還有門楣嗎?不都被您的乖嫡長孫敗光了嗎?還用我娘辱沒?本來就沒有了。
這話也不假,正因為是實話,所以它擱在傷人,再看老太太,氣的吐血。
指著蘇宇,吭哧癟咕的說不出一句話。
只能捂住胸口,假裝胸口痛,好在有傻兒子配合,馬上過去關心老娘。
老太太順勢往兒子懷里一躺,裝頭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