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支書,牛車,驢車不夠坐啊,放不開了?!?/p>
輕傷的終究是少數,可以說民兵隊在后面,公安,武警在前面,但手雷被蘇宇箭矢頂飛幾十丈遠,這就導致,越往后,受傷的越重,因為越接近爆炸中心。
那些不敢上,或者說存在小心思的民兵隊員,受傷最重,因為他們在最后方,而手雷被頂飛的方向就是大后方。
若不是手雷落地滾出去一段距離,落入灌木叢里,被許多樹木,灌木阻擋,這幫人能不能活還兩說呢。
但你又不能說蘇宇做錯了,因為如果蘇宇不射那一箭,手雷是落在人群中間的,到時候誰也別想活。
這一幕可是許多人親眼看到的,手雷的落點就是人群密集的中間,只是在頭頂還未落下時,被一根箭矢頂飛了。
所以受傷的都是后方的民兵隊,公安,武警,竟然無一人傷亡,即便受傷,那也不是手雷造成的,而是槍戰(zhàn)過程中負傷的。
所以蘇宇功不可沒,但死的是沒有,但受傷的可著實不少,足足七八個人,這還是領頭的武警撲倒好幾個的前提下。
“放不開,放不開咋辦?”
驢車放不開,牛車也放不開,受傷的人坐自行車也不行,這就讓老支書為難了。
“那啥,回去把大門拆了,讓傷號員躺在木門上,抬去醫(yī)院。”
打仗或許還挑一下,有人會開槍,有人不會,但你要說抬人,只是使把子力氣,村里從不缺勞動力。
立馬有小年輕回去拆大門了,木質大門,兩扇門,很容易拆卸,讓人躺在木質大門上,四個人抬著,一路狂奔去醫(yī)院,路上累了,就換人抬,其實速度也就是比驢車慢一點而已。
“對對對,回去拆門,甭管誰家的,馬上。”
這門必須是木質大門,而不是柵欄門,這時候甭管誰家的,都不會反對,畢竟救人如救火,沒人會跳出來阻攔,這時候講究一個團結,一個奉獻,如果你反對,那你思想有問題,村支書就不得不跟你好好聊聊了。
這就是時代不同,帶來的影響力,有些事是逼不得已,而不是你想怎樣就怎樣。
半路上遇到了黃夙娥趕著馬車,往回趕,三個人負責護衛(wèi)他,村里的小石頭,鐵蛋,小豆子。
雖然小石頭,鐵蛋不是村里人,但在村里待了好幾年,兩個村子的人就沒有他們不認識的。
就跟知青似的,混熟了,說是咱們村,也沒人反對,那跟村里人也沒什么區(qū)別了。
所以當場就被征用了,抬人的連人帶大門,都放到了馬車上。
橫著放,馬車尾部放一個,前面放一個,中間放一個,這就能放三個。
有人扶著大門,不會因為馬車走動就晃蕩,黃夙娥只好走路回家。
小豆子牽馬,沒有跟著回村,他需要送到醫(yī)院,再負責趕車回村。
小石頭,鐵蛋則是一左一右,護著黃夙娥,慢慢徒步往回走,這條路是蘇宇修的油漆路,非常好走,不到半小時就能到家。
所以黃夙娥倒是沒什么不樂意的,反正救人嘛,還能看著不管嗎?
先不說黃夙娥如何,就說這幫人被送到了醫(yī)院,是林武警自掏腰包,付了醫(yī)藥費。
蘇宇沒有跟著去,他直接回家了,不分武警也沒去醫(yī)院,押送歹徒去了該去的地方。
“咦,回來了?”
“嗯,醫(yī)院用不到我,我煲了湯送過去就回來了?!?/p>
“對了,我路上遇到村支書了,說是有人受傷,咱家馬車被征用了,調轉方向去啦醫(yī)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