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老頭不一樣,他只要活著,只要明面上還未真正分家,只要這幾個兒子還認他這個爹,他說話,比老太婆好使。
還是那句話,有當爹的做不了兒子主的事嗎?有但真不多,越是往后,這種事越不容易發(fā)生,因為他足夠封建,也就更為合理。
這要是在古代,老頭打死你都合情合理,去縣太爺那里告狀,賜兒子忤逆不孝,打死不論,合情合理。
雖然老頭能不能當蘇父的家,蘇宇不知道,但他知道,肯定當不了他的家。
所以大伯母如此上躥下跳,在他看來就是在耍猴,就當看猴戲了。
話雖如此,但蘇宇也不會任由人扭曲事實。
等大伯母話音告一段落,蘇宇開始反駁。
“蘇斌他咎由自取,怪得了誰?”
“大伯母,您還好意思提許知青的事?還好意思說什么不念親情,幫助外人?”
“那您也知道這事您兒子辦的地道了?”
畢竟大伯母剛剛說的意思簡單講就是即便蘇斌確實蓄謀已久,要對許知青圖謀不軌,也不該你蘇宇大義滅親,你這種行為就是在不顧親情。
如果關上門說這話,合情合理,但問題是,關上門,蘇宇也沒在大伯一家身上感受到親情為何物?他憑什么關上門?
畢竟關上門也要有關上門的必要才行,人家走后門的,那也是因為情感到位了,都是自己人才允許你走后門,其他人找來,誰會同意大包大攬給你走后門?
所以這里面有一個前提條件,他蘇宇感受到了這是他親堂哥,親大伯,依然決定大義滅親,這在外無可厚非,我輩楷模,關上門,就有些不地道了。
你是大義了,你是義薄云天了,可你親近的人卻倒霉了。
但他們可只有血緣關系,情感上來說還不如陌生人,說這話,就有些不要臉了。
這不是需要貞節(jié)牌坊時就舉一下,不需要就繼續(xù)投入到特殊行業(yè)當中嗎?
你自己做了什么,平時都是什么樣,心里沒點數嗎?這會要求蘇宇念及感情了,早干嘛去了?
“他自己做錯事,關我什么事?再說,這次他是因為打劫入獄,跟我可沒什么關系,您別什么屎盆子都往我身上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