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她和了一大盆面粉,用去小半袋白面。
因為今日老爹肯定會回家,她要多包一點餃子留給他老人家嘗嘗。
揉好面,沈昭拎上籃子去院子外菜地割韭菜。
此時菜地內(nèi)積滿細沙,韭菜無精打采地匍匐著,再不割的話,估摸很快就能枯黃。
沈昭邊割邊抖落細沙,很快割滿大半籃子。
理去爛黃葉,又清洗了幾遍,這才切碎待用。
此時張山月已經(jīng)將肥豬肉剁成肉糜,放了一點鹽進去攪拌一會兒后,再加入韭菜碎攪勻。
做面餌也叫餃子誰都會,只是愿意費工夫去做的人很少。
只有年節(jié)或者臘祭時候,人們才做點出來祭奠祖宗與社稷神。
當然,祭奠結(jié)束這些食材還得拿回家食用。
隨后,張山月拿著圓木棍搟面皮子,沈昭坐著支踵捏面餌。
不消一個時辰,面餌就擺滿五個箅子。
沈衡也勤快起來,主動燒水煮面餌。
只可惜家中陶甕不大,一次也煮不了多少,還很容易溢出湯水。
阿娘索性將一只只面餌放進蒸籠里蒸,免得費事。
沈昭見到這一幕,心中的購物欲望又升騰起來。
她見識過鏡子里面的鐵鍋與灶臺,比自家的好看又好用。
真想買個全套大鐵鍋回來,自己以后就可以像鏡子里的人們那樣做菜攤餅了。
不久,兩陶甕的餃子出鍋,張山月先盛了一大碗遞給兒子:“這碗給你大伯母端去,順便再叫你堂哥過來用飯?!?/p>
侄子今日累的不輕,為自家挑了一擔糧食回來,自家總要叫人過來吃頓飯。
沈衡答應(yīng)一聲,端著熱氣騰騰的大陶碗出去。
張山月又盛了一大碗留給侄兒,再將甕里的面湯盛到另一只大碗里,與餃子碗一起端去正屋廳堂。
之后重新給甕添上水,繼續(xù)煮餃子。
不一會兒,沈衡帶著堂哥回來了。
沈德有些不好意思,扭扭捏捏在廳堂內(nèi)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