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族來犯
自英王到西南邊境這半月以來,已經(jīng)發(fā)生了十來次小規(guī)模的摩擦,蠻族的士氣日日高漲,怕是再過幾日便會集結大批人馬進犯邊境了。
英王已經(jīng)收到了周璨派人送來的信件,周璨替他牽制住了劉乘宴的人馬,接下來這段時間他便可以專心蠻族之戰(zhàn)了。
果不其然,五日后蠻族將領阿莫托率領三萬兵馬直奔西南門戶康城而來。
幸好英王早有準備,半月前便領了五千精兵前來康城,他的兵馬加上之前安平帝部署在此處的兵馬,他們也有兩萬五千之眾,雖然他們兵力比不上阿莫托,但康城背靠康山,前面還有康河護衛(wèi),可謂是易守難攻。
阿莫托在城門下叫囂,英王臨危不懼,親自領著兩萬兵馬出城列陣。阿莫托領著一千鐵騎迎面而來,英王也領著一千兵馬上前與之纏斗,西南之地的蠻族人雖然個子沒有北方的匈奴人高大,但身姿矯健善于閃躲。
英王出來迎戰(zhàn)之前便已經(jīng)摸清楚了阿莫托的底細,據(jù)說他有勇有謀,初出茅廬不久便迅速得到了蠻族人的認可,蠻族的大祭司更是占卜出他是蠻族當世戰(zhàn)力最強之人,因此他也被稱為蠻族
蠻族來犯
阿莫托此時已經(jīng)心神巨震,立刻御馬轉身就逃,但英王知道此時阿莫托定是來不及提前埋伏的,于是立馬指揮前鋒營向前追去。
安國士兵見阿莫托策馬奔逃,士氣大漲,一時之間戰(zhàn)場上的廝殺聲不絕于耳。
英王領兵一路乘勝追擊,一直追到了蠻族軍營十里外才鳴金收兵,而阿莫托此時陣腳已亂,只能命人后撤營地三十里。
清點戰(zhàn)場時統(tǒng)計得出安國士兵陣亡三千人,而蠻族士兵陣亡七千人。至此,雙方人馬之間不再存在兵力之差,安國在此戰(zhàn)中可謂是大獲全勝。
許是阿莫托吃了大虧,運糧線也被斷了,一番思慮過后他便領著剩下的蠻族士兵退回了蠻族地界。
雖然阿莫托撤兵了,但其實康城的糧草也快見底了。英王命人快馬往京城送去捷報時,還捎帶上了請求發(fā)放糧草的奏折。
京城。
傳捷報回來的人一路從京城南門而入,快馬跑在朱雀大街上,一直到玄武門前才翻身下馬。捷報傳到大殿時,文武百官正在殿中議事。
“捷報!捷報!英王大勝蠻族阿莫托!西南門戶康城守住了!”傳信官雙手將捷報舉在頭頂,一路疾跑至殿中。
殿上的百官聽聞此事后三三兩兩開始交頭接耳,說的話不外乎是“英王又勝了!”“英王驍勇,居然戰(zhàn)勝了蠻族阿莫托!”“此戰(zhàn)過后希望邊境能夠多安穩(wěn)幾年。”
安平帝坐在龍椅上看著跪在大殿中央的傳信官和殿上正在小聲討論此事的百官,面帶笑意,轉頭看了看站在他旁邊的宦官。公公立馬理解了安平帝的意思,立即出聲“安靜,陛下有話要講。”
文武百官聽見公公的聲音立馬安靜了下來,各自持笏回原位站好。
“英王此次大獲全勝,我安國西南門戶也保住了,乃我安國之幸?!卑财降燮椒€(wěn)威嚴的聲音從臺階上傳過來。
與此同時百官立馬一同跪了下來,眾人齊聲高喊道:“陛下萬歲!”
安平帝朝眾人擺了擺手,“眾卿平身?!?/p>
安平帝說完又看向站在殿中的傳信官,“除了捷報可還有什么東西一同送來?”
傳信官聞言便回道:“有的,”他從伸手取下了身后的背包,將之前英王交給他一同送回來的奏折呈于身前,“臨行前英王囑咐下官務必要將此奏折一同呈于陛下。”
安平帝身邊的公公立馬走下臺階將傳信官手中的奏折取了回來雙手遞給安平帝。
安平帝接過并仔細看過后便笑了起來,“英王不僅給朕送了捷報,還朝朕要糧草來了,要糧草一事眾愛卿怎么看?”
百官便討論了起來,兵部說行兵打仗糧草最重要,因此糧草應該給,戶部尚書說還沒有到收成的季節(jié),此時不宜將屯糧大批運往西南……
安平帝見眾人討論不出結果,便直接一錘定音:十萬擔糧草一個月后運往西南,同時將三百萬兩白銀作為軍餉送往西南陽州,由英王將軍餉分發(fā)下去,犒勞參戰(zhàn)的將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