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漫妮松了口氣,然后也順勢靠在了李勇的肩頭, 以兩人的身高差這個姿勢倒是正好。
在這里享受了片刻的寧靜氛圍,終究還是被路過的人打斷了。
李勇雖說別人看不清他們,但王漫妮還是不敢冒險,拉著他趕緊從旁邊跑過去。
等跑了一陣確信已經(jīng)看不到了,兩人才喘著氣停下來,李勇抬起頭看了下,對這里不太熟。
王漫妮卻是認(rèn)識路的,這邊的構(gòu)造跟她上次回來的時候也沒什么變化,過去有八年了,除了墻上斑駁的歲月痕跡,甚至讓人覺得就在昨天。
和外面世界的日新月異相比,這個小鎮(zhèn)就仿佛是被時間靜止了,雖然也不是說完全不變,但大體上只要人還在,那地方就還是那個地方。
而右手邊的那家理發(fā)店,王漫妮正好熟悉,以前常來,店里的老師傅當(dāng)然是認(rèn)識的,所以上前去看了一眼,就對里面一個背著身的老人打招呼道:“于伯,我回來了!漫妮啊,你還記得我吧?”
李勇也跟著走進去,看到那小老頭兒轉(zhuǎn)過頭來看到王漫妮,好像過了會兒才認(rèn)出她來,然后就笑著跟她打招呼。
王漫妮跟著又介紹了一下李勇,之前李勇在家里都承認(rèn)了他們的關(guān)系,所以現(xiàn)在她也能大方的說出這是她的男朋友了。
(請)
n
、壓馬路
于伯微低下頭去雙眼越過老花鏡看到李勇,目光帶著點審視,然后才不咸不淡的招呼了一聲。
李勇同樣打了聲招呼,心里卻是笑了笑。
對于對方的舉動倒沒有什么在意,畢竟看得出來這是一個自視甚高、把自己端到放不下來的人。
在原劇中,于伯可算是王漫妮在老家碰到的一個“人生導(dǎo)師”。
從一開始的“人回來,心也該回來”,到后來的“逃跑是最沒用的,回去吧”,似乎是他在一步步引導(dǎo)著王漫妮在低谷中重新振作、再去闖蕩。
這個人吧,曾經(jīng)年輕時候也是在外闖蕩過的,后來估計是被現(xiàn)實磨平了棱角,于是回到了老家,在這里守著這理發(fā)店,幾十年如一日這么過下來。
并且他始終沒有結(jié)婚,當(dāng)然這個屬于個人選擇。
李勇對他不太感冒的原因,只是因為他總是喜歡一副過來人的態(tài)度教育人,說好說壞還好像都有他的道理在,其實不就是墻頭草么?
一個小鎮(zhèn)里的理發(fā)師,弄得像是武俠故事里面深藏不露的掃地僧、絕世高手一樣,出來給主角點撥一下,然后就讓人大徹大悟了,如果不考慮王漫妮自身的因素,這段就顯得太懸浮了。
大概也是因為本身這劇就是處于那種想要教人一些道理但自己都還沒有弄明白人生是怎么回事的階段,所以就顯得特別空洞。
所以有人會說三觀不正,其實不能說不正,而是立不足,說出來的卻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