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我玩花樣?”江昭陽身體微微前傾,語調(diào)帶著一種壓抑的激動,“那你說,除了這樣,我還能怎么辦?”
“我是應該直接拿出真金白銀送給他,然后乖乖等著被你們抓坐實罪名?”
“還是應該傻站著,眼看堤壩危在旦夕,全鎮(zhèn)百姓遭災而無動于衷?”
“林主任,”他的目光灼灼地逼視著林志遠,“作為一個‘治病救人’的紀檢干部,看到我雖然用了‘假’的手段,但客觀上避免了‘真’的罪行,難道不應該感到一絲……欣慰嗎?”
“或者,至少不是憤怒吧?”
“難道在你心里,反而更希望看到我江昭陽拿著真金白銀,踏踏實實地把行賄罪坐實了?”
“這樣你們處理起來才更痛快、更名正言順?”
“難道您林志遠同志是盼著我犯罪的嗎?!”
這最后一聲詰問,如同驚雷炸響在林志遠的耳邊,又如同一記重錘狠狠砸在他胸口的職業(yè)道德天平上!
“咣當!”林志遠只覺得腦子嗡地一聲,仿佛被這誅心之問打懵了。
一股血猛地涌上頭頂,他只覺得一陣眩暈。
他下意識地想反駁,想怒吼回去,可張開嘴,嗓子像是被什么東西死死堵住,一個字也吐不出來!
江昭陽的邏輯鏈已經(jīng)形成閉環(huán)。
主觀無行賄意圖:沒有真金白銀交易。
主觀有避險目的:用假貨規(guī)避自身犯罪。
客觀效果雙重保護:確保了堤壩樹苗到位,保護公共利益,阻止了實質(zhì)性賄賂,保護了自身。
倒逼紀委價值判斷:我阻止了犯罪,你們作為“治病救人”的機構,應該怎么做?
這簡直是赤裸裸地將林志遠逼進了倫理選擇的死胡同!
林志遠感覺一股前所未有的燥熱沖上臉皮。
他猛地一步跨到江昭陽面前,因為過于激動,衣角甚至帶翻了桌上的記錄本。
他從未如此失態(tài)過!
如果那塊金條真如江昭陽所說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