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朝,鹽和糖價(jià)格都奇高,段大娘心疼調(diào)料,又不忍念叨她,只好讓她去曲江晃晃,坐下江上的畫舫,欣賞剛開的荷花。
袁慎己也很著急,每天變著法子往家里帶奶酪澆鮮櫻桃、藕絲糖、透花糍。
因?yàn)閾?jù)蘇莯所說,吃了甜食心情會(huì)變好。
但是并不起什么作用,長安幾天陰雨綿綿,食肆里頭也陰沉沉一片。
實(shí)在是七夕迫近,仕女們急著買糕餅乞巧于織女牽牛、郎君們則是要買巧果拜魁星來祈求秋闈高中,再不做些什么就來不及了。
再加上夏日已至,宮中給各府賜下了槐葉冷淘,各個(gè)衙署的公廚也開始開始雷打不動(dòng)端上的葉冷淘,槐葉汁活面,碧綠色清淡的一碗涼面,有些衙署講究,會(huì)用鱸魚、蝦肉配些醋和蒜泥當(dāng)澆頭。
一群官員坐在廊下嚼著槐葉冷淘和冰鮮魚膾,覺得甚無滋味。
蘇莯、甄回邊吃邊抱怨,二人討論一回段家食肆滋味鮮美的各種餛飩與馎饦,并且相約好暮食的時(shí)候去點(diǎn)上一份烤魚,再飲兩杯新豐酒。
其他的官員們聽他們描述那焦香滑嫩的烤魚,紛紛放下了手中沒滋沒味的槐葉冷淘。
這夏天還時(shí)興食魚膾,西市還特意賣了那種介紹做魚膾刀法的書《砍膾書》,調(diào)料則是配一種名為八和齏的蘸醬,用蒜、姜、橘皮、白梅、熟栗黃、粳米飯、鹽和醬混合,聽聞那醬做出來,蒜香、姜香、栗香俱全,因此很受歡迎。
只是魚膾受歡迎了,少刺且肉嫩的鱸魚也變得難以訂購,好容易漁夫打上來幾簍,也基本被西市的大酒樓訂完了,沒奈何,涇河河畔的老漁夫送來一筐黃鱔。
黃鱔不是什么稀罕物,除了三原縣特色的鱔魚煮饃,一般酒肆不怎么用到這個(gè)。
段知微琢磨了一下,做干煸鱔魚、黃燜鱔魚都很不錯(cuò),因此便收了這框鱔魚。
已經(jīng)有不少食客來打過招呼,實(shí)在不想再吃槐葉冷淘了,滿大街都是槐葉冷淘。
因此段知微看了眼在大水缸里正在悠閑吐沙的鱔魚想,那不然來做個(gè)濃油赤醬的響油鱔絲拌面好了。
灶火舔舐鐵鍋,油溫漸熱,鱔絲“滋啦”一聲滑入熱油中,鱔魚剪得金黃酥脆,香氣在空氣里爆裂開。
剩下的鱔魚骨也不要扔,煸炒后放入姜片蔥段可以熬湯,小火燉煮后湯汁變得奶白濃醇,在砂鍋里咕嚕嚕直冒泡。
阿盤將面條煮好,段知微接過,把濃油赤醬的鱔魚鋪在面上,撒一把碧綠蔥花,再澆上一層滾燙的熱油。
“刺啦”熱油激發(fā)了蔥花的香氣,醬汁很快滲入面條的空隙里。
長安城雨停了,蒸騰的暑氣也跟著一起跑走了,食客們邁著輕松的步伐來了段家食肆,很快便被這道響油鱔絲拌面吸引,更何況還附贈(zèng)一道鮮美的鱔魚湯。
蘇莯和甄回二人沒吃到烤魚,得了這面,外加一盤就酒的干煸黃鱔絲,吃得十分滿意。
暮鼓聲中,袁慎己也騎著馬趕了回來,馬蹄踏過街邊的水洼,水洼映著彩霞,他的馬快速踏過水洼,濺起的小小水花像碎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