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如大年,離冬至還有些日子,段大娘已經(jīng)拉著段知微幾人買糖、肉、菜果、豇豆沙,準(zhǔn)備做冬至米團,用來冬至祭祖、祭灶用。
段知微試著做了一蒸籠,糯米磨碎打成粉做皮,里頭包上各色餡料,蒸出來的團子潔白,有淡淡米香味。
幾人輪流揉了半日糯米皮子,成效顯著,吃著軟糯有筋道,而且不粘牙。
段大娘精挑細選了半日,挑了菘菜香菇和豆沙兩種素餡的,興致勃勃拉著段知微去清風(fēng)觀里上香去了。
段知微對燒香拜佛這類活動向來沒有任何興趣,段大娘則是完全相反,各類寺廟、道觀只要有活動定然是要參加的。
按她的話講,禮多人不怪,漫天神佛求了個遍,總有一個得能實現(xiàn)夙愿的吧。
清風(fēng)觀坐落在樂游原之上,因著快要冬至,清風(fēng)觀也是游人如織,庭院間香爐裊裊生煙,幾棵老松挺拔蒼勁,倒是頗有些遠離喧囂塵世的意味。
道家神仙塑像前頭已經(jīng)供上了各色香燭、鮮花并果子,段大娘磕完頭以后,便拎著一筐冬至團要贈給道觀里的道士。
觀主靜云道長正在跟一書生講話,那書生面容金紙,一臉憂布之色,道長從袖子中掏出二道朱符,書生趕緊接過,一陣鞠躬道謝后跌跌撞撞走了。
段知微覺得那書生眼熟,很是認真地盯著瞧了一會兒,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那日跟蘇莯一起來食肆,但是一口羊湯都未碰的、沒有品味的書生。
這廂段大娘帶著一籃冬至團到了道長面前,道長平日也愛吃段家食肆的素齋,正要笑著生受了,突然笑容遏制住,驚訝道道:“二位善信,怎么也如穆家郎君一樣,身上妖氣甚濃?”
冬至拜冬冬至習(xí)俗“履長……
且說道長這一通耳提面命之后,段知微還不覺有什么,段大娘立時便瑟瑟發(fā)抖起來:“又有妖怪?哎
呦老身這是造了什么孽,自打搬到這宣陽坊,就沒有消停過。”
她趕緊叉手朝著道長深深一鞠躬道:“還請道長千萬救我一救。”
靜云道長微一沉吟嗎,而后從懷中掏出一道朱符道:“此符掛在家中門上,能保一時無虞。”
段大娘千恩萬謝的受了,段知微還想打探一下剛剛那位面若金紙的穆家郎君究竟是遇了個什么事兒,妖氣是哪兒來的。見靜云道長一臉高深莫測,也知自己隨意打探不太禮貌,只得作罷了,拉著還在喋喋不休自己命苦的段大娘回了食肆。
段大娘立刻把朱符貼到了門柱子上。
段知微左看右看都不太看得慣,想動手把朱符移開點,被段大娘趕緊阻止。
段知微只能勸道:“長姑,把這符往柱子上一貼,不就是明晃晃告訴所有人我們食肆不干凈嗎,誰還敢來吃飯啊?!?/p>
這話倒是說得頗有些道理,二人各退上一步,段知微把那符藏到了梁柱子內(nèi)側(cè)。
這下段知微才看自己食肆順眼了不少,開始安心研究冬至的菜譜。
她在前世不覺得冬至是個什么大節(jié)日,不過是被喊回老家祭祖而后再吃一頓餃子什么的,結(jié)果到了本朝,因冬至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首,人們把其當(dāng)成春節(jié)一樣,隆重來過。
由于圣人在冬至這日有祭天的儀式,百官和外藩使者都要參與冬至這日隆重的朝會,連帶著袁慎己都跟著忙碌起來,偶爾才能見到他來食肆用一頓飯。
雖然冬至朝會的節(jié)目還在保密階段,但是七頭大象從滇國運來長安可不是什么能保密的事儀,全城百姓哪兒有見過這等奇獸的,都簇擁到朱雀街上去看這龐然大物,官署不得不緊急調(diào)動了一批金吾、千牛守在大街兩側(cè),生怕百姓一個箭步?jīng)_上去驚了象。
于是袁慎己便給段知微描述了一下皇家園林訓(xùn)練車象的成果,到了朝會,七頭大象會排成一排,向北而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