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來,斗轉(zhuǎn)星移,時光荏苒。
一個女子若有了孩子,時光就似穿梭的箭,六年的晨光轉(zhuǎn)眼就過去了。
六年的時光,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難熬。
齊王雖然正值盛年,但并未將太多的時間流連于后宮。
諸侯間戰(zhàn)爭頻發(fā),縱橫聯(lián)合,國與國的關(guān)系瞬息萬變,處境此消彼長。
當(dāng)下,鄭國公因擁護(hù)周天子遷都洛陽有功,在諸侯之間聲望最炙。
但齊王并不甘心做鄭國附庸,除了前兩年和鄭國在石門會盟重修舊好,最近又讓大臣去魯國拜會,以期和魯國建立盟交,讓國內(nèi)的百姓避免連年征戰(zhàn),好好休養(yǎng)生息儲蓄國力。
至于后宮的嬪妃們,除了元妃早逝,這些年嫁入齊國的妃子,前前后后也有十來人。
齊王對后來的這些妃子們大多都有寵無愛,且這寵愛也非獨在一身。
年輕貌美的,齊王的寵便多一點,但往往也并不持久。
不再寵愛的,齊王也非一味拋棄,置之不理。
因此,齊王的后宮倒呈現(xiàn)出一副春桃秋菊,各隨時令的祥和景色,這些女子的母國聽聞出嫁的子女在齊國并未被苛待,也不由對齊王心存敬意,更愿和齊國在國家事務(wù)上共進(jìn)退。
宮里風(fēng)頭稍旺的是魯夫人。
魯夫人生了公子彭生和公子糾,公子彭生善武,公子糾善文,齊王向來器重有才華的公子們,對這兩位公子都青睞有加,魯夫人的地位連帶著兩位公子,相比其他夫人也更加尊貴些。
齊王去魯夫人處,也比其他地方要更頻繁些。
而莒夫人雖失寵多年,但甘棠殿每月的吃穿用度從不曾克扣。
莒氏照例可以攜女兒參加每年的大祭和慶典。
隔著遠(yuǎn)遠(yuǎn)的人群,偶爾齊王的眼神也會拂過莒氏,或冷漠,或點頭,僅此而已。
甘棠殿,因為齊王的久未駐足,竟變得似世外桃源般與前朝的紛紛擾擾隔絕。
甘棠殿除了莒氏和兩個女兒清兒、婉兒,還有莒氏陪嫁過來的侍女阿嬌、阿房,除此之外,齊王另撥了兩個侍女和三個小廝。
主仆十人,寒來暑往,在這甘棠殿也自成一片方圓,一個世界。
兩個孩子也在一天天的光陰里追逐長大。
雖然一母同袍,但孩子越大,莒氏越發(fā)現(xiàn)兩個孩子的差異之處。
清兒喜靜,春日里抱著一卷書可以在海棠樹下看個大半天。
冬日里一件袍子,偎依在榻上也可以走針飛線做上幾個時辰。
阿嬌、阿房她們閑時愛八卦,聊到齊王在外征戰(zhàn),嬪妃在內(nèi)此消彼長的各種秘聞,清雖然聽得是津津有味,但到動情處,或暗自嘆息,或掩面暗笑,極少參與到她們的討論。
加上年齡漸長,容貌愈加清麗端莊,雖然對待下人從來都是溫聲細(xì)語,年齡也不過八九歲光景,但下人對她卻極為敬重。
莒氏心里對這個孩子也是充滿了喜愛和得意,倘若哪日可以托付齊王為她擇一門匹配的親事,以這孩子的容貌和品格,一個人應(yīng)該也足以在異國扎根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