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最重要的是士氣,領兵最重要的是威望。
為父思量再三,還是把主帥的擔子交給你最為合適。
但你經驗確實太少,此次戰(zhàn)役估計形勢多變,你現在就悄悄去夷將軍府,務必好好聽他分析形勢,牢牢記下他的話。
現在是六月,如果到八月戰(zhàn)況尚未明朗,為父到時身體應該復原的差不多了,就會為你援戰(zhàn)。
”諸兒點頭告別齊王,走到殿門口,齊王喚道:“孩子,記得,勝敗乃兵家常事,莫要爭一時意氣,你不僅是此戰(zhàn)的主帥,更是齊國萬千民眾未來的王。
”是夜,諸兒率輕騎部隊三百余人出了齊宮,朝狄戎進犯的邊境泃水奔去。
齊宮里面甚少人知道此事,直到兩三日后,夷仲年的副將燕將軍聚集大批人馬輜重率兵出征,戎狄進犯齊國的消息才在齊宮傳開。
蕭氏聽到這個消息起初還不愿相信,自己跑到宣化殿看不到諸兒身影才知道原來這一切都是真的,身子一下子癱軟許久不能起身。
諸兒一隊晝夜行軍,約莫幾日便渡了黃河,直奔泃水。
到了泃水附近,他按著夷仲年的交代,白日匿于附近茂林之中,只是掛出一旌旗,上面畫了鷹隼,顯眼地飄在泃水岸邊。
原來這是狄戎之前和齊國約下的求助信號。
夷仲年讓他在此等待十日,若仍等不到哲哲部隊,此時齊國的大軍應該也能到了,諸兒便可指揮軍隊渡了泃水,正式開戰(zhàn)。
話說那篡位的哲別從北往南,一路攻下燕國,到了泃水北岸,雖然士氣高漲,但齊國速來有善戰(zhàn)之名,且鄭、魯國都和齊國交好,所以哲別并不敢貿然過河,只是在北岸駐營扎寨,等待齊國軍隊到來,再派使者前去談判。
如果齊國能承認他的新王地位,那就暫時休兵;如果齊國向他追責,他再以外國干政之名開戰(zhàn)不遲。
自叛變至今,他最大的心病就是哲哲生死未卜,他派出大量人馬搜尋卻始終無果,齊國軍隊也一直不見蹤影。
泃水另一岸的諸兒等了兩三日,還是沒有哲哲音訊。
現在已是盛夏,藏在叢林里的士兵白日不能高聲言語,做飯也只能是在天亮之前和黃昏以后。
加之蚊蟲騷擾,士兵們頗有腹議。
諸兒本有自己的營帳,但為了平息大家心中的不滿,便出了營帳,和大家同吃同住,營帳則留給幾個天熱中暑的士兵。
好在在第三日黃昏,有眼尖的士兵看到泃水岸邊爬出幾個人影,諸兒接到報告過來查看,發(fā)現為首的正是哲哲。
諸兒忙派人出了叢林,迎接哲哲并收了那旌旗。
哲哲在泃水附近已藏了十幾天,今終于和齊軍會晤,激動得涕淚交流。
他自戎城大都逃出,一路都有哲別派出的人馬追殺,好在他只帶了十幾個屬下,換成漢人裝扮,路上雖幾次險些被捉,但都僥幸逃脫。
現哲別大軍已攻下燕城,哲哲只得泅水來到泃水對岸,如果齊兵前來救援,必會途徑此處。
諸兒又細細問了狄戎叛變內幕和哲別本次大軍情況。
哲哲說哲別南下大軍中正規(guī)作戰(zhàn)軍隊只有五千余人,剩余兩部落首領各帶領各族部隊,較大的一隊三千余人,較少的一隊兩千余人,聽說途中又俘虜了一部分燕國士兵,一起并入作戰(zhàn)隊伍里去。
這萬余人大軍中,燕國士兵隨時可能會倒戈,兩部落首領各自擔心自己部落實力受損,雖然參與了這次叛變但并未使出全力。
只有那正規(guī)部隊的五千余人,因主帥是素能征戰(zhàn)的阿骨打,才是需要小心提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