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那正規(guī)部隊的五千余人,因主帥是素能征戰(zhàn)的阿骨打,才是需要小心提防的。
這阿骨打是當年跟隨老狄戎王一路打過江山的,非常有實戰(zhàn)經(jīng)驗。
后來哲哲上位后,不同于老王急于擴大地盤,因和齊關系較好,更樂于守著目前的疆域。
雖然阿骨打仍是軍內(nèi)主帥,但哲哲看他仍熱衷于之前打打殺殺的日子,便并未真心用他,只是高官厚祿地養(yǎng)著他而已。
哲別或許就是看到了這個嫌隙,不知何時暗中拉攏了阿骨打,并許諾他若助自己登上王位后必延承老王遺志開疆擴土,所以阿骨打帶領軍隊造反,才讓哲哲倉皇逃跑。
諸兒細細安慰了哲哲,說再等數(shù)日待齊國大軍一到,便會渡河正式開戰(zhàn)。
誰知哲哲卻雙膝跪了下去,說道:“殿下,不可。
如今我妻兒都在那哲別手中,如若真的兩軍對壘,屆時他們必拿她們性命要挾,令我進退兩難。
如今我有一計,只是頗要冒些風險。
”諸兒見他剛剛獲救都不曾下跪,現(xiàn)在卻為了妻兒如此,心下感動,連忙扶了哲哲起身,說道:“戎狄王先說說看。
”原來哲別此次南下并未直接帶哲哲妻兒隨行。
一則他離開大都時并不知哲哲生死,如果哲哲已死,帶著他的妻兒就失去要挾用途;再者,如果路上帶著哲哲妻兒,如若虐待必會讓有人說他狠心,如若好好待她們,又擔心她們路上胡言亂語動搖軍心。
所以此刻哲哲妻兒仍被囚禁在大都。
哲哲打算走水路避開戎狄大軍,過了燕國王城后再換為陸路,騎馬進入大都,現(xiàn)在大都人馬空虛,趁機先將妻兒救出,再回來和齊國大軍回合,這樣再次和哲別正面對決便少去后顧之憂,可全力迎戰(zhàn)。
諸兒見他說的有理,但是不放心他帶著自己的十幾個屬下回大都,他想到齊國大軍到此估計還需七天左右,到此稍作調整也需數(shù)日,這段空隙時間倒可以隨哲哲一同去大都,助他奪回妻兒。
諸兒的想法正中哲哲下懷。
哲哲心里本想求諸兒隨他前去大都增加勝算,可諸兒貴為齊國太子,兩軍大戰(zhàn)前來回奔波,又踏入異國領地風險甚大,所以并未敢開口求助。
聽諸兒如此說法,他撲通一聲跪在地上,連連叩頭,說:“自此殿下就是我哲哲一生的性命之交。
倘若哲哲以后還有機會活著,風里雨里都受殿下調遣招呼。
”然而幾個齊軍將領因擔心諸兒安危,對此建議紛紛反對。
諸兒只得細細把此事的關鍵之處告訴大家,既然那哲哲是重情重義的人,必先要救出他妻兒,這樣也是掃除兩軍后續(xù)對戰(zhàn)的擔憂。
無奈中大家只得接受諸兒的建議,挑選了50個最能征善戰(zhàn)的,隨諸兒和哲哲一同北上。
其余士兵從密林撤回離泃水稍遠的陸路,藏于農(nóng)家之中,等待他們返程和齊國大軍的到來。
石之紛如隨諸兒北上,彭生作為副將,留守此處保障其他將士安全。
第二夜,諸兒聯(lián)系早已安排好的當?shù)匕傩?,悄悄運了七八只大竹排過來,這些竹排本來用于數(shù)日后渡河使用的。
眾將士十人一竹排沿江而上,過了平谷下了竹排,大家再買了馬改為騎行,裝成行腳的客商,分成幾隊掩在人群中,朝大都進發(fā)。
諸兒盡管第一次踏入大都,但畢竟要事在身,也無心情欣賞當?shù)仫L土人情。
進入大都第一夜,便隨哲哲各帶了三四個屬下,潛入了城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