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兵們自五月離開大都,現(xiàn)在已是八月初,雖然開始攻燕勢如破竹,但對面的齊軍顯然準(zhǔn)備充足,訓(xùn)練有素,似乎離戰(zhàn)爭結(jié)束還遙遙無期。
士兵中關(guān)于哲哲和哲別的傳聞也連綿不絕,有人說哲哲全家已被哲別殺死,有人說哲哲已經(jīng)逃出,現(xiàn)在正在齊軍之中。
如果哲哲未亡,哲別的位子名不正言不順,難保一日哲哲重新復(fù)位,那是否要奮力抗敵呢?卻說諸兒在離開梨花山那夜,鄭忽贈送給他一對玉鴿,是鄭軍訓(xùn)練得極為厲害的信鴿。
諸兒到了泃水南岸后,有心試了一下這玉鴿,果然兩個時辰內(nèi)便返了回來,腿上綁了一綢布,上面寫著:“靜候佳音。
”諸兒便不再著急,每日只是讓士兵訓(xùn)練的聲音更大了一些。
如此過了十多日,諸兒看到對面做飯的炊煙升起的次數(shù)越來越稀薄,對面士兵的行動也似越來越松散了,便邀了哲哲拿出藏在身邊已久的鷹旗,找了泃水岸邊最高的地方懸了上去。
對面的戎軍正在操練,本來就些許懈怠,突然有人看到了河南岸飄蕩的鷹旗,竟和自己大軍的旗幟一模一樣,便招呼了眾人看去,這一看大家便爭執(zhí)不休,有的說哲哲在對岸被齊軍扣押了要過河救駕,有的說是齊軍使詐為的就是引戎軍上當(dāng)。
哲別在賬內(nèi)聽外面喧鬧,便走出帳外,看到對面飄蕩的大旗,他長嘆了口氣。
雖然現(xiàn)在正面對戰(zhàn)齊軍他毫無把握,但如此再這般僵持下去,糧草漸漸耗盡,士兵的信心亦是,形勢只會更差。
他走上前去,揮刀斬了一個高呼過河營救哲哲的士兵,人群頓時安靜了。
他對著眾將士說道:“眾將士聽令,大家一路征戰(zhàn),破燕攻齊,都是我為我大戎立下赫赫戰(zhàn)功的好男兒。
我軍在泃水岸等待多日,就是為了待一吉時。
近日太史夜觀天象,吉時就在今夜。
大家好好休整,入夜出發(fā)。
待明日一舉破齊,回到大都大家都按功領(lǐng)賞,保證你們前程似錦,富貴無憂。
”這夜是八月十五,圓月把柔和的光暉撒向大地,這夜,卻注定是無眠之夜。
大地上無數(shù)個身影移向泃水河畔。
泃水河上,竹排一片連著一片,戎軍車馬人流似和天上的云彩賽跑一樣朝泃水南岸涌去。
待到戎軍全部渡了河,天邊黑色已褪去,漸漸成了蟹殼青。
南岸的齊軍似乎已在晨露中等待了許久,士兵們一動不動,只有矗立在空中的長矛發(fā)出清冷的光。
突然,鼓聲響起,震得幾縷陽光從濃云下射出,云彩似乎也被這鼓聲嚇壞了,迅速隱了下去。
太陽跳了出來,天終于亮了。
這次對戰(zhàn),諸兒率中軍,對陣哲別;哲哲將右軍,對陣阿骨打;燕將軍將左軍,對陣戎軍一部落首領(lǐng)。
齊軍訓(xùn)練有素,可戎軍常年在馬背上行走個個也是驍勇善戰(zhàn),刀光劍影之中,時間逝如流水,太陽漸漸高升到正空中。
諸兒吩咐令官擊鼓三連,揮動鳥旗,只見步兵從后補上,來到兵車中間,左手持盾,右手持矛,朝對方攻去。
戎兵不防有步兵近距離攻擊,匆忙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