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日子里,辛西婭如同一腳踏入了時光之河的逆流,重新浸潤在淚石神殿那熟悉而緩慢的節(jié)奏之中。
但這一次,心境已與之前截然不同。
過往那些被她視為枯燥乏味、甚至想要逃避的日常——清晨準時的祈禱鐘聲,重復的餐前感恩,修士們帶領(lǐng)孩子們進行的、在她看來毫無意義的體能訓練,甚至包括神殿中那些千年不變的清規(guī)戒律——都不再是沉重的負擔,反而像蒙塵的舊物被重新擦拭,顯露出其內(nèi)里獨特的光澤,有著一種拾遺般的新奇與淡淡的懷念。
她以近乎旁觀者的視角,重新體驗著這一切,拼湊一幅關(guān)于自己過往的、殘缺的圖畫。
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與故人的重逢,比如芬利。
芬利,曾是辛西婭在神殿童年時光里,一個不大不小的對頭。
當年,同樣作為孤兒的他們,卻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辛西婭因為半精靈的體質(zhì)和口味偏好,不被期待,或者說,不被允許,進入廚房幫忙,更多的時間花在閱讀、打掃或者跟隨摩根神父學習通用語文法和其他課程。
而芬利,一個紅褐色頭發(fā)、臉上長著雀斑的人類男孩,早早顯露出了在灶臺間的天賦,被當時神殿里那位脾氣不算太好、但手藝扎實的老廚師看中,收作了學徒,逐漸開始負責起神殿眾人食物的制作。
而他們之間不對付的根源,就在于芬利對香草近乎狂熱的喜愛。
他極其喜歡、也極其擅長在各種食物,尤其是每日不可或缺的面包里,加入他自己采集調(diào)配的、各種各樣的香草碎末。
羅勒、百里香、鼠尾草……
經(jīng)過烘烤后,那濃郁復合的香氣對于大多數(shù)習慣了粗茶淡飯的神殿成員和孩子們來說,無疑是貧瘠味覺上的一大慰藉,甚至稱得上是小小的奢侈享受。
后來的事實也證明了芬利在這方面的天賦和遠見。
成年離開神殿后,他并未遠走,而是在鷹巢隘口鎮(zhèn)上開了一家小小的餐館。
店面不大,招牌菜卻遠近聞名——正是他獨家秘方的香草面包。
面包烤得外酥內(nèi)軟,香氣極具穿透力,據(jù)說開爐時能飄出半條街,引得南來北往的行商、冒險者無不駐足。
許多人都會特意多買上一些,作為漫長旅途中最能撫慰腸胃的干糧。
芬利也因此成了鎮(zhèn)上小有名氣的人物,生活富足安穩(wěn)。
然而,這一切對于當年的辛西婭而言,卻是另一番滋味。
精靈血脈賦予了她遠比人類敏銳得多的感官,這其中也包括了味覺和嗅覺。
常人覺得恰到好處、甚至頗為享受的復合香草氣息,對于她過于敏感的鼻腔和味蕾來說,常常顯得過于濃烈、混雜,讓她難以下咽。
不是她挑剔,而是生理上的不適。
年少的辛西婭,也曾鼓起勇氣,試圖解決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