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的辛西婭,也曾鼓起勇氣,試圖解決這個問題。
她找了個機會,主動對當時還是幫廚,正意氣風發(fā)地沉浸于自己的藝術(shù)中的芬利提出,能否在制作某一部分面包時,少放或者不放那些香草?
結(jié)果,事與愿違。
第二周,當新鮮面包出爐時,辛西婭滿懷期待地掰開屬于自己的那一塊,一股更讓她無法忍受的刺鼻的蒔蘿味道撲面而來。
而且,芬利貼心地將蒔蘿切得極碎,均勻地揉進了面團里,根本挑不出來。
那一周,辛西婭幾乎是靠著清水和漿果熬過來的。
饑餓和被刻意針對的委屈,讓她在夜里偷偷掉過眼淚。
那時的她,內(nèi)心充滿了對芬利的憤怒和不解,固執(zhí)地認為,自己一輩子都不會原諒這個惡劣的、小心眼的家伙。
可時間的魔力就在于此。
如今,還遠未走到半精靈壽命一半的辛西婭,已經(jīng)可以坦然自若地坐在芬利那間生意興隆、充滿食物溫暖香氣的小酒館里,當著芬利的面,用有著些許無奈又好笑的語氣,提起這件曾經(jīng)讓她覺得天塌下來的往事。
而坐在她對面的芬利,早已不是記憶中那個笑容叛逆的紅發(fā)少年。
時光將他雕刻成了一個體態(tài)微胖、頭發(fā)稀疏花白、面容和藹的中年人,眼角堆滿了笑紋,眼神溫和而略帶渾濁。
他穿著干凈的亞麻布圍裙,聽著辛西婭的控訴,先是愣了一下,隨即拍著圓滾滾的肚子,發(fā)出爽朗而略帶沙啞的笑聲。
“還有這回事?”芬利笑呵呵地,用粗糙的手指搔了搔所剩無幾的頭發(fā),眼神里是真實的茫然,“我都不記得了!唉,小時候不懂事,凈干些混賬事……夫人你可千萬別往心里去?!?/p>
被稱呼為“夫人”,這原本讓辛西婭有些不適應(yīng)。
但她如今對外的身份確實是已婚,神殿中的眾人尚可以因她教徒的身份稱呼她為“女士”;面對小鎮(zhèn)中的眾人,想要讓他們擺脫思維定勢多少還是有些困難,更何況他們的善意與尊重,讓辛西婭難以開口,顯得自己多事。
一來二去之下,她也就只能接受了這個稱呼。
辛西婭看著他真誠的、帶著歲月痕跡的笑容,心中最后一點殘存的、連她自己都未曾察覺的芥蒂,也終于煙消云散。
原來,耿耿于懷的,一直只有她自己。
在他人充實的一生里,那不過是一段早已被遺忘的、無足輕重的插曲。
而她這趟前來,當然不單純是為了和芬利敘舊,化解一段年少時的幼稚恩怨。
更重要的,是為了芬利即將滿月的小孫女。
按照鷹巢隘口一帶的傳統(tǒng),新生兒滿月后,大多會被帶到淚石神殿,由摩根神父主持受洗儀式,正式成為哭泣之神伊爾馬特麾下的一名小信徒。
芬利家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