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的象征著自然律法與家族傳統(tǒng)的、鋪陳在地面與座椅上的銀葉與常青藤蔓裝飾。
一樣的穹頂上,那些被精靈工匠以絕妙技藝刻繪出的星辰軌跡,在注入魔力后,依舊流淌著幽微而冰冷的光輝,仿佛在模擬著某個早已逝去的星空。
一樣的,由那位代表著家族古老秩序與律法的法冠長老,手持厚重的卷軸,走到審判庭中央,用蒼老卻力圖莊重的聲音,再次宣讀著那冗長而充滿自我美化的家族史。
「群星隕滅之夜,神以星光予以啟示。
光自塵生,火自夜燃,
吾等受命,照亮萬世歸途?!?/p>
曾經(jīng)謙卑的家族自稱為“侍星者”,闡述他們只是偶然有幸得到神啟,在諸神的恩賜下為迷茫的眾生暫時引路。
他們宣稱,當一切回歸正軌,世界重歸秩序與光明之后,他們會離開,回到廣闊的天地間,和曾經(jīng)一樣,作為學者與歌者,自由地去記錄,去歌唱,去體會生命的真實。
那時,眾人感念他們的指引與犧牲,將象征希望與黎明的“晨星”之名,作為尊稱贈予了他們。
隨后,歷史按照預言般推進。
秩序重建,黑暗精靈退隱地底,木精靈與海精靈回歸山林與海洋的懷抱,一部分高等精靈追隨先王遠渡迷霧之海,前往傳說中的永聚島,遠離了費倫大陸的紛爭。
而留下的高等精靈,則在豐饒的河谷之地開辟出了新的家園,他們放棄了古老的王國形式,建立了更為松散的聯(lián)盟,繼續(xù)在這片大陸上書寫著精靈族群的輝煌未來。
「吾等誓以血守星,以星庇族。
若天覆暗,吾心化炬;
若道蒙塵,吾眼為星。
以生守序,以死歸光?!?/p>
誓言依舊鏗鏘,但語境已然變遷。
世界欣欣向榮,只需要幾代人的平穩(wěn)更替,精靈們便逐漸淡忘了曾經(jīng)的絕望與黑暗。
白晝降臨,那么,在黑暗中堅守的希望之火,似乎就應該自然而然地熄滅,或者,至少成為一段值得緬懷卻無需執(zhí)著的過往。
然而,這些自由學者與歌者的后裔,隨著恐懼的消退,漸漸遺失了先祖的謙卑。世俗權(quán)力的甘美讓他們沉醉,當血脈中的天賦開始衰退,深植骨髓的恐懼悄然蔓延。
「星隕再臨,皆疑神隱。
惟晨星,不懼不疑。
吾等以血喚光,以同源維恩。
血純?nèi)缧?,光永不滅?!?/p>
恩典?
或許最初確實是。
但神明遠比凡人更為清醒與克制,祂深知,過度的依賴與扭曲的信仰會帶來何種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