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秋收已經完全結束,按照朝廷規(guī)定要交的田稅,也早就押運到了應天府的糧倉。
但是在淳化縣這里,卻絲毫無法感受到任何農閑的氣氛。
田里,地里,隨處可見忙碌得熱火朝天的農人,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興奮的神色,絲毫不以這些農活的苦累為意。
吃苦受累算什么?
這可都是為了自家的好日子掙命,哪怕累死也是帶著笑的??!
朱元璋知道,這是秦楓曾經提到的“冬閑間作”計劃,開始轟轟烈烈地展開崢嶸。
雖然傳說中的高產土豆,還是不見蹤影。
但是在秦楓的帶領下,家家戶戶都在剛閑下來的土地里,種上了菜心、油菜、豌豆、甚至棉花等各種作物。
一個冬天的時間,等這些作物收成了,全都是錢啊!
到那時候,淳化縣的生活水平,又將提升老大一截,把周邊幾個州縣,都遠遠地甩在后面。
秦楓發(fā)行的那些“淳化稻谷債”,在這樣大好的局勢下,更是沒有任何困難,不會有人擔心這樣富裕的縣衙,還能還不清區(qū)區(qū)的稻谷債。
朱元璋的目光,遠遠地追著正在地里跟幾個老農一起忙碌的秦楓身上。
這位縣太爺,真是個多面手。
縣衙里,威風八面,不論任何疑難的案件,到他手上,似乎都能得到最妥善的解決。
別的不說,光是秦楓斷案之后,反過來影響大明刑部修訂《大明律》的例子,都已經發(fā)生了不止一次。
刑部尚書的心態(tài)早崩了。
但是沒辦法,事實證明,秦楓做出的判罰,不論是原告被告,都是心悅誠服,更是得到了廣大老百姓的一致認同,可比《大明律》里那些模糊不清的法條,更具備實操性,更能貼近老百姓的實際。
縣學里,秦楓又能搖身一變,化作知識淵博的先生,甚至在鄭吳先生因病缺席之后,連聞史的課程都給接了過來,在課堂上旁征博引,別說那些蒙學的孩子了,就連大明皇帝朱元璋,都覺得眼界大開。
而現在,秦楓卷起褲腿,跟老農一樣在地里忙活,探討這些冬季間作作物的種植經驗,又儼然成了種莊稼的行家里手,跟那些自詡一心只讀圣賢書,提到莊稼就皺起眉頭的清貴官員,完全不一樣。
“大人!”
一聲遠遠的呼喚,打斷了朱元璋的思索。
一名神色剽悍的淳化衙役,自遠而近,向秦楓遞上一份文書,于是秦楓站起身,在粗布衣裳上隨意擦了擦泥手,便打開文書,只看了一眼,就驟然露出驚訝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