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學生,當然認識筆跡,但秦楓舉賢不避親,只看答卷內(nèi)容。
前兩道四書和經(jīng)義題,中規(guī)中矩,后面關于案例的剖析和決斷,雖然略顯稚嫩,但也算平穩(wěn)中正。
這個年齡,能有這樣的見地,頗為不易。
或許,是姐姐死去的那件事,給了這孩子極大的挫折,也同時給了他極大的成長,或許這便是命運的某種殘酷的公平。
“徐鼎臣,甲等下,入府試!”
噫!
忽然從一片“不中”當中,聽到了不一樣的東西,全場頓時起了一陣微微的騷動。
待聽清名字是徐鼎臣,無數(shù)人臉上都泛起恍然的神色。
是那孩子!
現(xiàn)在淳化縣,誰不知道徐家,誰不知道徐鼎臣?。?/p>
早在秦大人動身之前,這徐鼎臣竟然孤身一人,去往六合縣衙,面對陌生的縣令,侃侃而談,為自己的親人討要一個公道,這些事跡早就被口口相傳,人人贊頌。
現(xiàn)在,徐鼎臣縣試過關,本就是實至名歸,眾人眼中射出的光芒絕非嫉恨,而是贊譽、羨慕、喜悅。
只是!
連他都只是甲等下?
秦大人的標準好高!
這個徐鼎臣,在縣學里,都是被幾位老夫子交口稱贊的呀!
連他的學問都夠不上一個“甲上”么?
按考試規(guī)則,秦楓規(guī)定,落選的卷子不評級,過關的卷子才分為甲乙丙三個等次,每個等次再分上中下,也就是一共九等,也算是符合九為數(shù)之極的說法。
徐鼎臣被定為甲下,那也就是第三檔而已。
難道,這淳化縣內(nèi),還有高手?
一念及此,眾考生又是振奮,又是忐忑,不由得紛紛咽了口唾沫,滿懷期待地瞪大眼睛,連眨眼都唯恐錯過什么關鍵。
這其中,也包括大明皇帝,微服私訪的朱元璋!
限于身份人設,朱元璋不能瞪大眼睛,但內(nèi)心竟然也有一絲微微的緊張。
說來奇怪,想當年鄱陽湖上,面對陳友諒七十萬大軍,老朱都未曾緊張啊!
但他實在也沒想到,自己有生之年,竟然還能參加一次科舉,而且還是以考生的身份……
咱的卷子,能得個什么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