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義,也不錯!真是下功夫了!】
【我看看這個案子,他怎么判斷……】
【題目:倘若你是某縣縣令,遇到有人擊鼓鳴冤,狀告當地某富戶逼奸民婦,致使無辜婦人慘死,家中男人亦是精神恍惚。富戶背景不凡,與當地知府沾親。你作為父母官,會如何判案?】
【嚯!黃老爺當場收監(jiān),秋后問斬,這可太幼稚了!開元啊,你讀書,不能讀死書啊,畢竟還是年齡小,也沒有徐鼎臣那樣的經歷,不知道官場生態(tài)。這黃老爺背后,站著知府呢,你這個秋后問斬,根本就不能成立,搞得不好,被斬的甚至是自己!】
【后面幾道……嗯,也都差不多,想當然的成分太多,是個不錯的讀書人,但……至少短時間內,不足以成為一個好官?!?/p>
“沈開元,乙等下,入府試!”
隨著最后的判定,現場再次微微騷動,那個名叫沈開元的少年,眼眸中掠過失望的神色,沒想到自己已經如此用功讀書,還是跟徐鼎臣差這么遠。
但,究竟是差在哪里?
他不明白,但只是緊緊攥著拳頭,恭敬地對著秦楓一躬身。
府試,還要更加努力才行!
不錯的讀書人,但不能成為好官?
朱元璋若有所悟,隱隱感覺到抓到了什么東西,但又不太透徹。
過去這么多卷子了,朱元璋也斷斷續(xù)續(xù)聽了很多心聲,好像這秦楓判卷的重點,是放在后面那些題目。
也就是說,重實踐而輕書本?
朱元璋點了點頭,但同時還是有疑惑,畢竟歷朝歷代做官,都講究學而優(yōu)則仕,必須要熟知圣人之道,才能將其用在執(zhí)政實踐當中,這才叫用圣人的思想治理國家呀。
想那宋代名相趙普,號稱用半部論語治天下,引為后世讀書人的楷模。
怎么到了秦楓這里,好像反而不太關注卷上本就不多的四書題和經義題。
這秦楓,還真是和別人大不相同。
【嗨,又一張白卷,體驗感算是被你們拉滿了……】
【誒,不對,怎么后面寫了這么多?】
【我看看……唔,黃老爺罪大惡極,但是背景不凡,不能粗暴對待,要講究方法。我以為,上策是暫且隱忍,慢慢收集證據,最終將那作奸犯科的知府一同解決。中策是效仿秦大人,頭頂大誥去京城告狀,請皇帝圣裁。下策是索性找個借口,把這黃老爺弄死,以平民憤……】
【喲!有點東西!本官用的,居然只是區(qū)區(qū)下策?哈哈哈!】
【你知道什么!本官那法子雖然不夠穩(wěn)妥,但你就說解不解氣吧??!】
【不過,這是個人才?。【尤贿€給了個上中下三策,真是心思深沉,深謀遠慮,我淳化縣,竟然還臥虎藏龍,藏著這么個高人?】
【這是哪位!】
秦楓連忙翻到前面,直接查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