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現(xiàn)在一年到頭下來,他家的十九畝水田,最后收上來的稻谷,滿打滿算,才只有一百零五石。
雖然數(shù)量上超過了老趙家的。
但平均到每畝水田,比人家可就差了一截。
難受!
太難受了!
莊稼人,不怕賣力氣,也不怕受委屈,但像魏老三這樣的莊稼把式,要是在種地上落后了別人,那說不好聽的,簡直比殺了他還難受。
到底差哪了?
魏老三郁悶了大半天,連最愛的老酒都沒了滋味,不顧家里人的安慰,自己扛起鋤頭就走,打算去刨地發(fā)泄一下情緒,同時也算是為了明年的土地做做基礎,就不信還是干不過那個老趙家!
可是走到這里的時候,看到秦大人前些日子組織人修建的“馬路”居然被來往的車輛壓壞了一角,魏老三可也是曾經(jīng)出勞力拿稻米的一員,自己的作品搞壞了,自然很心疼,于是直接就抄起鋤頭,打算修好它,反正就那么一小段,作為親自經(jīng)歷工程的人來說,搞好這點小活兒,用不上半天功夫。
事實上,就算秦楓擁有超前的理念,畢竟也不可能把后世的柏油路直接給搬運過來。
哪怕用上最好的石料,征調的民夫也愿意賣最大的力氣,修建出來的道路在秦楓的視角看來,也只能算是差強人意。
最大的問題就是:牢固耐久性相對較差。
再加上淳化縣正在豐收,從四面八方聞風而來的,學習的,參考的,開眼界的,越來越多,有的富戶甚至是舉家坐馬車前來,這馬路也就不堪重負,壞得更快了些。
(請)
哪來的外地猴子,先打個半死!
但是之所以還維持著之前堀部彌兵衛(wèi)看到的那種寬闊筆直的模樣,是因為很多參與過馬路工程的淳化縣人,只要看到了,捎帶手就給修好了,這樣隨壞隨修,竟然不但沒有讓道路損壞,反而幾個月下來,越來越好!
老百姓的想法都是很淳樸的。
人家秦大人掏心窩子對你好,讓淳化縣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但吃飽了肚子,甚至現(xiàn)在還吃上了肉。
修路這點小事,難道還跟大人再要一次錢糧?
沒那個道理!
這人吶,都是真心換真心的。
所以魏老三看到有道路損壞,隨手修好這種行為,在淳化縣是很正常的。
“老鄉(xiāng),忙著呢?”這時候,堀部彌兵衛(wèi)等人走到近前,揚聲打了個招呼。
嗯?
魏老三抬起頭,然后又低下頭,看著這幾個臉上露出和善微笑的小個子,第一反應是誰家孩子跑出來了,然后才從對面臉上的滄桑中,意識到這不是孩子。
也太矮了!
魏老三皺皺眉頭,第一反應就是這肯定不是我們淳化縣人。
從小這得餓成什么樣,才生得這么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