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出生在戰(zhàn)亂中,那時候的父皇,還不是皇帝,于是他還在襁褓的時候,就要跟著大軍南征北戰(zhàn),可以說是在馬背上長大的。
三年前,父皇登基,成了天下共主。
太子的位置,從來就沒有任何爭議,不管是從立嫡立長的角度,還是從品行能力來看,大哥朱標都是無可爭議的唯一人選。
不到十歲的朱棣,已經早就接受了做一個藩王的命運,替父皇一手打下的大明江山,戍守邊疆,永遠做大哥的好兄弟。
但最近到底是怎么了?
朱棣的心態(tài)簡直快要崩了。
自忖并沒犯錯??!反而因為父皇幾次三番的奇怪舉動,他已經謹小慎微到了極點,就連兄弟間的打打鬧鬧,都開始小心翼翼地回避,生怕擦破了哪位哥哥或是弟弟的一層油皮,就成了自己的取禍之道。
這樣也不行?
朱棣看著傳旨的小太監(jiān),雖然對方低著頭,十分恭謹的模樣,但他就是覺得,父皇病重后的這次召見,非同小可。
然而,又能怎么做呢?
自古以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現在的父皇,早已是皇帝。他首先是皇帝,其次才是自己的父親。
唉……
朱棣嘆息一聲,點了點頭,道:“公公辛苦了,請稍待片刻,我換身衣服去見父皇。”
小太監(jiān)并沒有阻攔,他得到的只是傳旨的命令,不包括其他。
不過這個機靈的小太監(jiān),的確是從朱元璋的表現和口氣中,嗅到了一股不同尋常的味道,只不過他不可能猜到那么恐怖的真相罷了。
(請)
為了大明江山,為了千秋基業(yè)
不多時,朱棣的身影,出現在深宮之中。
“兒臣參見父皇!”朱棣冠帶整齊,禮數周全,下意識地做好一切細節(jié),也算是為了爭取自己的命運,做最后的努力。
朱元璋沒說話。
他依然坐在龍案后,目光垂落,落在這個親生的兒子身上。
糟了!
朱棣心中的不安,驟然間上升到極點!
父皇今天,真要殺我?
俗話說,知子莫若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