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文官,很有意思,見風使舵運用得還是挺熟練。
眼看著朱允炆似乎沒有希望,主動想要投靠自己,重新站隊,另外再抱大腿。
“因為他們是聰明人?!?/p>
姚廣孝笑道:“知道二皇孫肯定當不上皇太孫,而殿下勝算最大,現(xiàn)在不重新站隊,更待何時呢?他們也怕繼續(xù)和殿下作對,將來殿下掌握大權(quán),對他們不友好!”
一朝天子一朝臣。
很多當官的人,其實都有這個顧慮。
縱觀整個朝堂,中立派幾乎沒有。
現(xiàn)在站隊站好了,未來就是功臣,是從龍之臣,這一份榮譽誰不想要?
現(xiàn)在朱允熥的希望最大,滿朝都看得到,部分文官還在垂死掙扎,但有一些聰明的文官,早就放棄了掙扎,換一條隊來站。
朱允熥是喜歡武將沒錯,但不代表會沒有他們文官的位置,現(xiàn)在站隊朱允熥,差不多是雪中送炭。
這要比錦上添花,更讓人感到舒服。
“殿下認為如何?”
李至剛問道。
朱允熥想了想道:“當然是多多益善,李先生幫我告訴他們,以后誰想投靠,那就投靠,大家都是自己人,我不會忘了他們。”
拉攏文官的計劃,在李至剛之后,朱允熥再也沒有行動了。
他都還沒來得及執(zhí)行,就有文官主動送上門,這是好事,說明自己的聲勢不再局限于武將群體。
“其實……”
楊士奇附和道:“今天在翰林院,也有幾個人來問我,能不能投靠殿下?!?/p>
解縉笑道:“恭喜殿下,這又是好事一件。”
投靠的文官越來越多,說明朱允熥的地位,可以越來越穩(wěn)。
文官能夠改隊,投靠想要投靠的人,但武將是一定不會改變立場,轉(zhuǎn)而投靠朱允炆,從奪嫡開始,朱允熥的優(yōu)勢其實才是更大的。
“我明天就回去告訴他們,殿下同意了?!?/p>
楊士奇想著又道:“但其中有一人,我認為殿下應(yīng)該認識?!?/p>
朱允熥好奇地問:“誰?”
可以被楊士奇,著重拿出來介紹給自己認識,他在想這個人,應(yīng)該又是某個歷史名人。
“也算是我本家的人,此人姓楊,名伯成,福建人,翰林院大學士,當過工部尚書?!?/p>
楊士奇介紹道:“其父楊達卿,在元朝的時候,拒不當官,為人樂善好施,在福建頗有美名?!?/p>
聽完了他的介紹,朱允熥對這個楊伯成有些興趣了。
福建,姓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