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順是后蜀皇室遺骨的流言早已傳遍蜀地,王小波起義之時也是打著這個旗號招兵買馬的。
如今李順繼承大位,私下里便有很多流言,說李順是天命所歸,眾望所屬,義軍內部勸進的呼聲也慢慢高漲起來。
見吳蘊勸進自己稱王,李順心里也是一陣心動,但表面還是裝作很平靜,不置可否的樣子,他又把目光望向其余眾人,詢問眾人的意見。
“下官以為當緩稱王,江原縣乃是一座小城,難以成為王業(yè)肇基之地,當攻下成都府后,以成都府為都城,再稱王,方為上策。”一旁的楚離寒出列說道。
對于這種剛有點成績就稱王封侯、志得意滿、安于現(xiàn)狀的情況,不止是楚離寒,就連一旁的霍季也看不下去,本打算出言制止,但見楚離寒開口后,便忍了忍,沒有開口。
張余等人也是建議攻下成都府后再考慮稱王之事。
李順見眾人大部分都是此種態(tài)度,心里嘆了一口氣又有些惱怒,但嘴上卻開口說道:“不錯,我也是這樣想的。那么我們接下來當如何行軍?諸位當知無不言。”
霍季聞言上前一步開口說道:“如今我們已經基本控制了西川諸州郡,接下來當進攻雙流、溫江、郫縣和泳康軍。徹底把成都府周圍打掃干凈,然后集中兵力進攻成都府。”
楚離寒聞言也是點頭附和,而吳蘊則建議直接進攻成都府,他的理由是成都府乃是蜀地重城,一旦攻下成都府,那么其余州郡則像“滾湯潑雪”般不戰(zhàn)而降。
李順比較喜歡吳蘊的策略,但霍季和楚離寒等人則堅持己見,認為先掃平周圍之后才能進攻成都府。
張余見眾人各抒己見、互不相讓,便開口說道:“諸位莫要爭吵,我軍如今已有十余萬人,就是分開作戰(zhàn)也是官兵的數(shù)倍,而且,朝廷的大軍也應該在趕來的路上了,我們如果再逐個攻城,就太耽誤時間了,不如我們兵分幾路,同時出擊,這樣既能爭取時間,又能迅速攻占城池,豈不美哉?”
見張余如此言論,眾人皆點頭不已,靜下心來的霍季忽然想到了什么,開口說道:“張將軍一言點醒了我,朝廷既然派出大軍南下,那么必經之地便是劍門關,劍門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我們應該速速派兵占領劍門關,這樣朝廷的大軍便無法輕易的進入蜀地,我們就無后顧之憂的放心攻城了?!?/p>
張余、王鸕鶿等懂兵之將,聞言也是恍然大悟,連連點頭,吳蘊也是頷首不已。李順見眾人皆是此意,便開口問道:“當派何人去攻劍門關?”
張余沉思了一會兒,開口說道:“劍門關是重點防御由關外向關內的進攻,而我們是從里面向劍門關進攻,就容易多了。況且那劍門關守軍也并不多,最多也不過百人,我們只需派出五千人便足矣,至于何人為將,我以為應該派竇將軍夫婦二人前去便可。”張余望了一眼竇圣星和李桃桃,開口說道。
因為其余人皆有任務在身,而孟依依和冷七弦都是女子,難以帶兵,所以只得派竇圣星夫婦前去攻打劍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