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香留難道不知在汪家日子不好過?她可是汪老太的親孫女,她也有汪小霞汪小云兩個姐姐,她們姐妹三人的確沒有過得非常慘,甚至跟其他人家比起來,汪老太對孫女算不錯了,不打不罵的,偶爾數(shù)落兩句。
但下地干活不累嗎?大夏天蹲鍋屋燒火煮飯不累嗎?別人吃完了自己拎著桶去洗碗不累嗎?
如果說家境貧寒,需要一家人共同努力倒也罷了,可堂兄堂弟們?yōu)槭裁床挥酶??他們怎么就能不燒火不做飯,不洗衣服不洗碗?他們怎么就不被要求勤快懂事會做飯?“這么懶嫁不出去”這樣的話,怎么沒人對他們說?
退一萬步說,即便日常生活不用辛勤疲憊,那么陶晴好跟汪老三之間能有共同語言嗎?汪老三會說外文嗎?會彈琴嗎?喝過咖啡嗎?讀過名著嗎?能理解陶晴好嗎?
陶晴好不走,難不成還得把肚子里的兒子生下來,給老汪家再添一大胖小子,從此后勤勤懇懇變成像趙春梅喬紅艷那樣,才算踏實?
算了吧,這樣的贊美誰愛要誰要。
了了說:“你可以自己走的?!?/p>
汪香留哭著道:“我怎么走?我哪里都去不了,我媽不要我——”
“為什么要找她?”了了不解,“你一個人活不下去嗎?”
這個世界與弱肉強食的修仙界不同,與皇帝為尊的世界也不同,至少在明面上,律法允許女人讀書,也允許女人獨立生活。
汪香留抹了把眼淚:“奶都收錢了,彩禮也都收了,我不能走?!?/p>
了了沒有再說話,她看著汪老三拎水桶出去挑水,又檢查了一遍書包跟課本,因為要相人,再加上學期末,汪香留已經(jīng)一個星期沒去學校了,距離期末大概還有半個月,這年頭女孩讀著讀著就不去學校了很常見,老師們一般也不會管,大家都知道,這就是家里不讓讀了,管也沒有用。
陶晴好走時汪香留還讀小學,后來她考上初中,成績中等,汪老太就不想讓她讀了,汪小霞汪小云都是讀完小學輟的學,家家戶戶不讓女孩讀書原因也很簡單,一是要交學費,二就是家里活沒人干。
再來就是家里有新生兒,女孩去學校,沒人帶孩子,讀完小學的女孩基本都在十三四歲,這歲數(shù)算半個勞動力,讀書能有啥用,還不如在家里帶娃干活。
像汪家就還得再加一條,讀書的太多了,男娃讀女娃也讀,家里家外那么多活怎么忙得過來?而且,也沒錢。
汪香留能讀初中,那是她趕上了好時候,國家推行九年制義務教育,讀初中不用交束脩……不對,了了更正,是學費。
汪香留沒能讀出什么結果,這也并非是她腦子不好使,她每天除了上學還要干活,跟汪興軍可不一樣,喂豬喂雞洗衣做飯——汪小霞汪小云嫁人后,這全是汪香留的活。
她天不亮就得起床剁豬草熬豬食做全家人的飯,農(nóng)忙時不去學校直接下地,汪老太認為女娃讀書也沒啥用,知道自己名字咋寫,能認幾個數(shù)就行了,但她對大孫子汪興軍卻抱了極大希望,盼著他能出人頭地光宗耀祖。
汪老三挑水回來,身后還跟了個人,是個年紀跟汪香留差不多的女孩,了了很快將她的臉與名字對上,這是隔壁家的錢三丫,錢家女人一氣生了五個女娃,終于在
第四朵雪花(四)
錢家燒火很有些講究,
曬干的木柴不許用,錢三丫往灶膛里塞的都是秸稈,四丫十歲了,
平時在家被使喚夠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