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況夏娃對姚家可比當初對抱扶羅的撿骨人仁慈多了,她還給她們娘倆留下了宅子跟鋪子,只是拿走了金銀細軟。
姚夫人做事雷厲風行,姚父又是個沒骨氣的,在抱扶羅的虎視眈眈下,跟竹筒倒豆子般全撂了。
姚襄還真沒說錯,他的確養(yǎng)了外室,還生了個兒子,就是被他抱來姚家的小男孩。
其實一開始入贅時,姚父沒什么花花腸子,當時羅家太窮了,連一日三餐都要成了問題,他又是個窮秀才,聽說姚家要招贅,咬咬牙便上了。
靠著這份關(guān)系,羅家的生活也變得好起來,漸漸地,姚父的娘爹便開始不滿,覺得自家兒子這樣好的條件,竟入贅到商戶名聲不好聽,當然最讓他們不滿的,是姚夫人生了個女娃后竟不愿意再生了!
這怎么能行?難道姚家偌大的產(chǎn)業(yè),以后還要便宜外姓人?姚襄總是要嫁人的??!
被人長年累月的在耳邊念叨,姚父的心態(tài)也逐漸發(fā)生了改變,他開始覺得自己虧了,一個男人,要是沒有兒子,活在世上還有什么勁兒?
可惜姚夫人生了一回孩子,再不肯生,妻夫間關(guān)系還算融洽,卻不愿意叫他近身,不跟他行敦倫之事了!
眼見姚襄日益長大,他終究沒受住誘惑,在娘家?guī)兔ο吗B(yǎng)了外室,還有了個男娃。不曾想這事兒叫姚襄察覺了,當時可給姚父嚇得夠嗆,恨不得立馬跟外室劃清界限,兒子都不要了。
跟姚家榮華富貴的日子比起來,兒子算什么?還是窮更可怕!
但他那幾個兄弟卻給他出了個主意,姚夫人不想要孩子,不就是因為已經(jīng)有了姚襄?那要是姚襄沒了呢?反正你的事兒也被她發(fā)現(xiàn)了,不如一不做二不休。
俗話說虎毒不食子,姚父卻是掙扎了幾日,眼見紙包不住火,便默認了娘家兄弟的做法。畢竟他已有了兒子,女兒又不跟他姓,將來說不定也要像她娘那樣招贅,那自家還能撈著什么好?
讓他沒想到的是,姚襄剛失蹤沒兩日,姚夫人便查了個七七八八,他已是騎虎難下,又在兄弟們的唆使下,給姚夫人下了毒,買通了大夫讓她醒不過來。
一開始干這些,姚父是害怕的,還有點后悔,可慢慢地,他察覺到了一呼百應(yīng)的滋味,不必再看妻子的眼色生活,手頭是花不完的銀子,在娘家也能挺直腰板后,他開始扼腕自己竟沒早點這樣做,白瞎了這么多年的時光,凈給人點頭哈腰的當孫子去了!
“誰家兩口子是像咱們這樣的!”
事已至此,姚父依舊不知悔改,他流著淚指控姚夫人,“你指東我就不敢往西,你不笑我連大氣都不敢喘,你甚至都不讓我跟你一個屋子睡覺,這么多年下來,你何曾在意過我的臉面?沒地位,也沒兒子,唯一一個女兒還隨母姓,這個上門女婿我當夠了!”
姚夫人沒想到他還有這么多抱怨呢,想當年姚父家里窮的,他一身書生袍洗得泛白,翻過來里頭到處是補丁,好吃好喝養(yǎng)了他二十年,他娘家那邊也是多有接濟,結(jié)果可倒好,養(yǎng)出仇來了。
斬樓聽姚父如此歇斯底里,不解道:“這有什么好生氣的,天底下不多的是女人嫁到男人家里,生的孩子也不跟她們姓?上門媳婦遍地都是,你恥辱個什么勁兒?那么多上門媳婦都能好好過日子,怎么就你不行?你怎么不反思一下你自己,還來怪別人?”
她是真的奇了怪了,入贅的男人們視上門為恥辱,家家戶戶嫁出去的女人為何卻習以為常?憑什么女人到男人家里就是天經(jīng)地義,男人到女人家就滿心不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