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門
直到后晉開運四年,(公元九四七年),時任唐門門主的唐九淵,在北地“殺胡林”,用機關伏殺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從而名聲大噪,唐門的名聲也隨之名震天下,享譽江湖。
契丹人在后晉開運四年(公元九四七年)正月攻入開封,滅亡后晉。中原數(shù)百里,財產(chǎn)牲畜被契丹人一掃而空。
輕松滅亡后晉,使得契丹人輕視了漢人,認為漢人統(tǒng)治政權都倒臺了,其余的更是不值一提了。
輕敵是需要付出代價的,而代價就是他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中原的老百姓原來比后晉皇帝石重貴的正規(guī)軍強悍得多,多者數(shù)萬,少亦千百,對他們?nèi)浩鸱纯?,讓契丹兵團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沉重打擊。
一路之上,契丹皇帝親自打草谷,契丹人的野蠻殘暴,不僅激起了中原人的憤怒,連當時尚處于割據(jù)的各方勢力也紛紛表態(tài)反抗外族的入侵。
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不管當時中原政權與各地割據(jù)勢力如何勾心斗角,在面對外敵入侵時,都能放下恩怨,共抗外敵。
國家興亡之際,江湖俠士們也不甘人后,紛紛加入反抗契丹人的隊伍。時任唐門門主的唐九淵,便是其中一員。
由于唐門擅長暗器與機關密術,又擅長用毒,所以唐九淵便在契丹人回遼的必經(jīng)之路上設伏。
契丹人從小便生長在馬背上,酷愛狩獵,契丹皇帝更是如此,就算是在行軍作戰(zhàn)途中,契丹皇帝也會抽出時間去打獵消遣。
唐九淵就是摸清了契丹人酷愛打獵的習慣,率領唐門數(shù)十名弟子于密林中設置重重機關,又放出許多獵物引誘契丹人。
在耶律德光率小隊騎兵追逐獵物踏入埋伏圈時,霎時機關大作,暗器橫飛,隱藏于密林中的唐門刺客紛紛丟出暗器,暴雨梨花針、漫天花雨,唐門眾弟子使勁渾身解數(shù)招呼契丹人。最終耶律德光猝不及防,被刺殺于林中,后人稱此樹林為“殺胡林”。
契丹人為尊者諱,對外聲稱耶律德光死于疾病。中原的史書也多引用此說法,但唐九淵的斬首行動確實改變了當時的時勢格局。在耶律德光死后,契丹陷入爭奪皇位的混戰(zhàn),連續(xù)許多年無心南顧,使當時四分五裂的中原大地避免被契丹乘虛而入。
此間事后,唐門名聲大噪,有感于唐九淵的“刺酋”壯舉,江湖各大門派都給予唐門很高的地位。
當時的中原政權也逐漸開始認可唐門的功績。到了周世宗柴榮時期,朝廷特地追封已逝世的唐九淵官職,給予唐九淵的遺孀一品誥命夫人的頭銜。
唐九淵去世后,唐門在唐老夫人以及四個兒子唐伯方、唐仲知、唐叔君、唐季炎的治理下,迅速發(fā)展壯大,唐家人丁興旺,也使得唐門規(guī)模日益強大,在江湖上的地位也是水漲船高。
自此以后,以往行事獨來獨往、亦正亦邪的唐門,逐漸變得心懷社稷、忠義為國。在雍熙三年宋軍北伐契丹時,唐門也派出了大量精英弟子隨宋軍北上,唐門的聲望也與日俱增起來。
唐門
開州城的中心大街兩側(cè)店鋪,早在七夕節(jié)的前三四天就已經(jīng)用彩色的絲綢裝扮的華麗無比。
楊云帆和陳子善二人走在大街上,游目四顧,只見開州城中心大街南側(cè)一座寺廟橫亙在眼前。此寺廟名為:金相寺。
二人向金相寺走來,還未進寺,便已看到寺前人流不斷,香客在今天更是多了不少。
二人走進寺中,只見寺中央有一座高大的觀世音銅塑像,寺內(nèi)眾香客虔誠跪拜,祈求賜福。二人也是買了幾柱香,跪拜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