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等俱出名門,家世非凡,才器非常,自不應以常法試。今召伶樂于殿中演藝,凡所奏曲,你等各自制辭以唱,以優(yōu)劣多寡來定取舍!”
隨著內(nèi)教坊伶人們陸續(xù)登上殿來,圣人也從御床上站起身來俯瞰全場,旋即便向諸考生們笑語公布了接下來的考題。
眾考生聞聽此言,臉色各自都變了一變。尤其一些本來就不擅長聲辭文藝之人,這會兒更是徹底的死心了。
張岱在聽到圣人所公布的考試方法后,也不由得皺起了眉頭。這方式說的簡單一些,就是讓內(nèi)教坊伶人們?nèi)我庋葑嗲?,而他們這些考生則現(xiàn)場填詞,這無疑要比一般的應制命題難度又要高得多。
一般的應制詩,由皇帝限定一個題材和韻腳,然后群臣各自作詩唱和,只是一個比較純粹的文字排列游戲。除非其中特別出色的詩作,才會特意的協(xié)律編曲進行演唱。
但是以樂曲來制擬聲辭,則就必須要聲韻、詞義和曲調(diào)都完全吻合。尤其一些流傳甚久的古曲本就擬辭者眾多,想要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做出更有新意的詩作,無疑就會更加的困難。
不過好在張岱也早從他爺爺口中得知這一次制科考試的真實目的,就是要為來日歸京之后謁五陵挑選合格的禮樂人才。
朝廷自有禮義方面的名家宗師,自然不需要在典禮開始前再臨時挑選,就算挑選也不可能以他們這些年輕人作為目標。
那所考核的內(nèi)容就自然只能是聲辭樂理方面,這本來就是張岱的長項,畢竟唐詩本身就是一部歌詞本,只是在流傳的過程中歌曲曲調(diào)逐漸失傳,只剩下了文字記載的聲辭。
但就算張岱已經(jīng)提前做過相關的準備,皇帝這樣一個現(xiàn)場讓人演奏并要他們臨場編辭的方式也是讓他頗感意外,心情也不由得有些忐忑起來。
但皇帝卻并沒有給他們留下太多準備的時間,隨著伶人們登殿到位,當即便抬手示意開始表演歌舞。
伴隨著悠揚悅耳的琴瑟聲,數(shù)名舞者翩然步入殿堂當中,這些舞者全都身著綺羅長裙,雪白的長袖更是飄逸且醒目。
她們還沒來得及舞蹈起來,坐席中便有熟悉聲色游戲的考生忍不住開口說道:“這是要演《白纻舞》!”
白纻舞是一種非常著名且流行的軟舞,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的東吳年間,所謂的白纻就是吳地未經(jīng)渲染的素色織物。
這舞蹈的本意是吳地的女子揮舞織成的白纻,用以慶賀她們的勞動成果,因為舞姿妖嬈美艷而在民間流傳開來,之后又傳入宮廷之中成為宮廷宴會的表演項目,隋滅南陳之后這些吳地歌舞便也向北流傳,到了如今的大唐,仍然是宮廷和權貴之家非常受歡迎的一個舞曲。
張岱來到這個世界后,也欣賞過許多次白纻舞,對此并不陌生??磥砘实垡膊⒉皇且桃獾箅y他們這些考生,第一個考題選擇的是比較常規(guī)的題目。
張岱一邊欣賞著舞者那婀娜優(yōu)美的舞姿,一邊在腦海中搜索記憶。他見有的考生已經(jīng)在提筆擬辭了,于是便也不再多想,提起筆來緩緩書寫道:“吳刀翦彩縫舞衣,明妝麗服奪春輝……”
正因為白纻舞非常的流行,常常作為宴會中的表演項目,所以為此舞曲作詩的人從古到今都是不乏,甚至堂中那些奮筆疾書的考生們,大概平日里也有類似的經(jīng)歷,所以才能提筆就寫。
張岱寫的這一首是李白的《白纻辭》,真要說多么精彩倒也不盡然,只不過是歡場上的敷衍之作。
所以在寫完一首之后,他也有些意猶未盡,于是便又繼續(xù)寫起來:“皎皎白纻白且鮮,將作春衫稱少年……”
在場類似張岱這般一題多作的考生也不少,他們也不清楚圣人讓伶人表演的下一曲是什么,只能在自己有把握的范圍內(nèi)盡量多作發(fā)揮。
一舞終了,殿堂中已有三十多名考生寫出了最起碼一首詩作,這個比例還算不錯。
至于其他那將近二十個作詩不成的,已經(jīng)基本上可以確定就是文化課不過關的學渣了。畢竟他們這樣一個家世背景,要說沒有欣賞過白纻舞那顯然是不可能的,這都寫不出那就意味著基本沒什么詩賦能力了。
雖然說文化課不過關并不意味著他們就是廢物,但顯然在今天這一場以文辭為重點考核內(nèi)容的考試當中是很難脫穎而出了。
舞者們退下之后,表演停頓了片刻,但很快便響起了鼙鼓、鐃鈸等樂器聲,一時間充滿肅殺威嚴的金戈聲響徹殿堂。
張岱一聽這樂聲不免暗嘆一聲皇帝雖然對他們有關照、但也很有限,之前還是柔情無限的吳聲軟舞,這會兒突然轉(zhuǎn)到了鹵簿儀仗的軍樂上來。
他雖然也聽過一些鹵簿大駕的儀仗樂,但眼下殿中所演奏的卻沒有聽過,一時間也不由得面露茫然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