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稟中丞,今已亥時過半了?!?/p>
一旁的吏員聽到這問話后,便小聲的報時。
聞聽此言后,幾名考官又不由得面露驚詫之色,他們剛才沒有察覺到時間的流逝,沒想到開考至今才過去了一個多小時而已。再想到張岱并非開考伊始便開始答題,如今成篇十五首,平均下來一刻鐘內(nèi)便成詩兩篇!
而且這些詩篇還不是倉促拼湊、敷衍了事之作,雖然難稱驚艷名篇,但各自也都有才趣可賞。
聽到宋遙的話語,眾考生們才知道了張岱做出什么事情、嚇得這些考官連連色變。就連他們聽完后,也都震驚不已。眼下他們絕大多數(shù)人都還在斟酌詩作、并未完篇,卻沒想到張岱已經(jīng)成詩十五首之多!
張岱感受著眾人投注在他身上那震驚的目光,心內(nèi)也是美滋滋的。
李白斗酒詩百篇,終究是一個夸張的修辭手法,而且眼下李白還美滋滋的待在安陸吃軟飯,沒有到兩京來揚名。他在考場中揮筆立就十五首詩作的事跡,估計也要在洛陽盛傳數(shù)年了。
張岱之所以要選擇這么做,倒也不只是單純?nèi)涡允箽獾某褟姡且驗樾睦锖芮宄斚逻@樣一個人事局面,如果不搞一些驚人之舉的大新聞來吸引時流的關注,怕是很難獲得一個公允的對待、從而脫穎而出。
只有獲得的關注越多,別人打擊自己的成本和代價就會越高,從而投鼠忌器,不敢完全的有失客觀。
而且他所選擇的元稹《生春》這一組詩,單拎出來每一篇也只算得上是中等及格之作,但卻因多而工、因多而巧,篇章越多便越能彰顯才華,讓人驚嘆。
更何況這試題本來就是“早春萬物生輝”,寫的詩篇越多不就越應題?
雖然說科舉應試詩也是有著五言六韻的格式要求,但這一規(guī)定眼下執(zhí)行的還并不嚴謹,要到天寶年間才會成為定律。至于當下也只是約定俗成,而非不可逾越的鐵律。
畢竟就在開元十二年,祖詠還憑《終南望余雪》絕句應試及之后,他也不再藏拙,爭取早點寫完早點休息。
《六國論》同樣也是史論名篇,而更有趣的則是同為唐宋八大家的蘇洵、蘇軾、蘇轍三父子各有成篇,而且全都非常精彩。
張岱這一次倒也沒有逞才到將這父子三篇《六國論》全都寫來,他只是寫了老蘇這一篇,此篇中提出了一個非常精彩的觀點,那就是“六國之滅,弊在賂秦”。
因為有著蘇洵成篇的范文,張岱自然寫來飛快,隨著時間來到夜中時分,他的這一篇史論也寫完擱筆,自此兩篇雜文便全都應答完畢。
給事中吳鞏在又詢問張岱確認他不需要再作更改的時候,便將其考卷收起,恭敬奉上。
已經(jīng)按捺許久好奇心的崔沔連忙抓起那篇史論閱讀起來,越看神情便越嚴肅,并不時抬頭望向仍作席中的張岱,良久之后,他口中喃喃低語道:“莫非為文治藝,當真有氣脈延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