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 id="q0v9l"><label id="q0v9l"></label></tr>

        <td id="q0v9l"><ruby id="q0v9l"></ruby></td>
        1. <table id="q0v9l"><option id="q0v9l"></option></table>
          <acronym id="q0v9l"></acronym>
        2. <acronym id="q0v9l"><label id="q0v9l"><listing id="q0v9l"></listing></label></acronym>
            <table id="q0v9l"></table>
          1. <pre id="q0v9l"><strong id="q0v9l"><xmp id="q0v9l"></xmp></strong></pre>

            黑巖小說

            黑巖小說>協(xié)律郎是什么意思 > 0161 皇天歷象與時新(第2頁)

            0161 皇天歷象與時新(第2頁)

            舞蹈很快就到了最后一小節(jié),汝陽王也只是喘息略有急促而已,甚至還有余暇看一眼那抓耳撓腮、詩仍未久的張岱一眼。

            可是當(dāng)汝陽王視線轉(zhuǎn)過去時,卻看見張岱早已經(jīng)擱筆,正自坐在案后笑吟吟的望著自己舞蹈。他的詩已經(jīng)寫完了?

            盡管汝陽王這舞蹈已經(jīng)是熟能生巧,但柘枝舞后半段節(jié)奏實(shí)在太快了,這一分神的緣故,他仍不免踩空幾個節(jié)拍,等到醒悟過來再想追回時,動作就不免凌亂變形,大失水準(zhǔn)。

            好在這會兒眾人注意力早已經(jīng)不在他的身上,就連圣人都收回欣賞舞蹈的視線,望向擺在案上墨跡未干的紙張上面,眸中閃爍著好奇的光芒。

            又過片刻,舞曲終于終了,汝陽王也收勢立定下來。然而本來還一臉從容淡定的張岱卻微微變色,忽然又拿起筆來在紙上涂抹改寫一番。

            “停筆、停筆!舞罷詩畢,王已立定,張氏子竟還持筆,你輸了!”

            殿中幾名宗室子弟看到這一幕,紛紛指著張岱大聲喝止道。

            張岱只是修改幾筆后便又停下來,便對諸皇子、王子們的叫嚷聲,他又微笑道:“此日應(yīng)制助興而已,豈敢妄想能勝于貴胄,我的確是輸了,不敢狡辯?!?/p>

            這種事本就沒有什么競爭的意義,張岱本身也只是被趕鴨子上架,他的目的也不在于去打臉汝陽王,而是另有深意,所以便干脆主動認(rèn)輸。

            相對于執(zhí)著輸贏的宗室少輩們,圣人和其他人則更關(guān)心張岱詩作如何。汝陽王舞還未竟,張岱詩作便已完成,他們也都看在眼里,舞停之后則只是略作修改,以此而糾結(jié)輸贏本來就意義不大。

            圣人并沒有開口發(fā)言,只是抬手示意侍者將張岱的詩作呈送上來,入眼先見詩題是《奉和圣制新春》,接下來便是詩作的內(nèi)容:“斗柄東回六合春,皇天歷象與時新。銅壺瑞氣延疏漏,青輅祥風(fēng)繞畫輪……”

            這是一首當(dāng)下并不常見的六韻十二句的七言排律,單單這一題材便足以令人稱異。

            律詩的音律章法工密嚴(yán)謹(jǐn)、一如軍法,這一首排律雖然較之七律只多出兩句一聯(lián),但若想要詩作整體工整得體,難度較之單純的七律幾乎倍增。

            張岱在一首舞曲的時間內(nèi)便構(gòu)思落筆,寫成一篇七言排律,即便不考慮內(nèi)容如何,單單只是文字堆砌形成排律,都展現(xiàn)出其非凡的格律功底。

            這一首詩作通篇一氣呵成,章辭典雅、對仗工整,歌頌明主盛世、慶賀新春佳節(jié),實(shí)為應(yīng)制詩中的上品之作。若非張岱就是在自己眼皮底下構(gòu)思落筆寫成,圣人甚至都不敢相信竟是這么短時間內(nèi)便寫成的詩作!

            不過很快圣人的注意力便被紙張上被涂抹的墨痕所吸引住,由于落筆倉促、暈染不足,因此原本的字體輪廓也依稀可見。

            因為有了這樣一個修改,使得這紙張卷面被涂黑一片,仿佛白璧上一個極大的瑕疵,讓人遺憾又惋惜。

            而當(dāng)圣人細(xì)細(xì)看去時,便發(fā)現(xiàn)被涂改的乃是第二句詩的第一個字,原本是一個“堯”字,堯天歷象與時新,而在經(jīng)過涂改后,成為了如今的“皇天”。

            圣人稍作品味,陡地眸光一亮,眉梢也揚(yáng)了一揚(yáng),垂首深深看了張岱一眼,然后神情又恢復(fù)了波瀾不驚,轉(zhuǎn)將這一篇詩作遞給寧王,口中笑語道:“請大哥賞析這小子拙作?!?/p>

            張岱也將圣人的神情變化收于眼底,心內(nèi)則是微微一樂,心知自己這次是對圣心猜度準(zhǔn)確,寫進(jìn)了皇帝心坎里。

            “堯天舜日”是一個典故,用以稱頌帝王盛德與天下太平,但是在盛唐又有一層寓意,講的是圣人以功履極、寧王則退位讓賢。所謂“副儲者,天下之公器,時平則先嫡長,國難則歸有功”。

            當(dāng)今圣人以唐隆政變討伐韋氏有功,因此得以被立為嗣,寧王作為睿宗嫡長子,則仍屈居臣班。因此圣人對寧王一直禮遇有加,終其一生禮遇不改,甚至寧王死后都被追冊為讓皇帝,以褒其德。

            大唐政壇上也一直彌漫著這種認(rèn)知與氛圍,像是張說在其詩作《奉和圣制過寧王宅應(yīng)制》當(dāng)中,就有詩作“帝堯敦族禮,王季友兄心”之句。

            帝堯乃是帝嚳之子,初封陶唐,因其兄帝摯不善,于是便推位讓堯。王季則是指的周先祖季歷,季歷雖少卻賢,并生賢子姬昌,其兄太伯、仲雍便逃出其國,斷發(fā)文身以讓季歷,遂有周世大昌。

            兩條典故都是說的擇嗣以賢、兄友弟恭,美化圣人得位,同時夸贊寧王仁德謙遜。

            然而張岱在抄寫晏殊這一首應(yīng)制詩的時候,卻特意涂抹掉其中“堯天”字眼,代之以“皇天”,皇天歷象與時新!

            他就是在向皇帝表明,老子是新新大唐人,別來帝摯、太伯避位讓賢那一套陳詞濫調(diào),寧王在我這里屁都不算一個!當(dāng)今圣人就是天命所歸、人望所聚,當(dāng)之無愧的大唐至尊天子!

            已完結(jié)熱門小說推薦

            最新手机av一区二区三区_一级毛片在线_国产欧美激情视频免费看

                  <tr id="q0v9l"><label id="q0v9l"></label></tr>

                  <td id="q0v9l"><ruby id="q0v9l"></ruby></td>
                  1. <table id="q0v9l"><option id="q0v9l"></option></table>
                    <acronym id="q0v9l"></acronym>
                  2. <acronym id="q0v9l"><label id="q0v9l"><listing id="q0v9l"></listing></label></acronym>
                      <table id="q0v9l"></table>
                    1. <pre id="q0v9l"><strong id="q0v9l"><xmp id="q0v9l"></xmp></strong></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