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時光。
倏忽而過。
咸陽。
這座黑色的帝國心臟,因四方來使的陸續(xù)抵達,而呈現(xiàn)出一種不同于科舉籌備的,另一種形式的喧囂與隆重。
空氣中仿佛都彌漫著一種外交場合特有的矜持而又暗藏機鋒的氣息。
通往咸陽的各條官道上。
旌旗招展,駝鈴悠揚。
來自北方草原的羌人、狼族使者,騎著雄健的草原馬,穿著厚重的皮襖,臉上帶著風霜刻下的痕跡和一種屬于游牧民族的粗獷與審視。
匈奴的使團則顯得更加精悍。
眼神銳利如鷹,顧盼間帶著毫不掩飾的野性與傲慢,卻又不得不收斂幾分。
小心翼翼地行走在秦軍的“護送”之下。
犬戎等較小部落的使者則混雜其中,神情大多拘謹而忐忑,亦步亦趨地跟著大隊。
這些使團隊伍規(guī)模不一,皆攜帶著各自的貢禮——
成群的牛羊、珍貴的皮毛、稀有的藥材、以及一些充滿異域風情的手工器物。
他們被沿途嚴陣以待,甲胄鮮明的秦軍銳士所震懾。
也被關(guān)中平原的富庶與咸陽城的雄偉所震撼。
各種復雜的情緒交織在臉上!
所有使團在抵達咸陽城外時,均被早已等候在此的帝國典客署官員依禮接住。
這些秦吏身著玄端禮服,舉止一絲不茍。
臉上帶著程式化,既不顯得過分熱絡(luò)也不失禮數(shù)的笑容。
嚴格按照既定的外交禮儀流程行事。
查驗國書或部落信物后,清點貢禮,登記使團人員名錄,安排入住指定的驛館……
一切都在一種高效而冰冷的秩序下進行。
驛館早已被徹底清理檢查過數(shù)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