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主政以后帶給寒門的不僅是變本加厲的排擠,還有李氏皇帝深入人心的孱弱。學生們之所以對孔湫、岑愈如此苛刻,是因為他們已經無法忍受當朝的次次退讓,忍了一輩子的海良宜都決然死諫了,孔湫為什么還要忍?天下改革就在眼前,就是現在!不作為就是尸位素餐!
但是現在就真的是個好時機嗎?
沈澤川覺得不然。
海良宜為什么要忍?因為世家已經成為大周沉疴,刮骨療傷早在永宜年就該進行,結果在海良宜動手以前,中博兵敗,大周宛如暮年老人,又被人當腰一踹,踹得口吐鮮血,不僅外傷難愈,內傷更加難愈。他在死諫以前質問朝堂,說這是諸位推波助瀾的錯,可是這個“諸位”里是否也包括他自己?
如果他當初沒有對花思謙步步緊逼。
如果他當初能夠以更加緩和的態(tài)度去應對。
中博是不是就不會有后來的屠城慘劇?
海良宜不知道,但這件事直接影響了他在咸德年后期的主政方式。他是更加緩和的態(tài)度去滲入朝堂,他不敢再輕舉妄動,他有著身處時局的思量和覺悟,但這些都是初出茅廬的學生們所不明白的東西。
薛修卓或許沒有引導天下學子風向的力量,但他絕對是個捕魚人,站在風浪里揣摩著最佳撒網時機,這個人在多年的官場滾爬里不是空手而歸,他甚至比沈澤川更加明白寒士與朝員間的糾葛。既然老一派的戰(zhàn)火已經點燃,那么如今迸濺出來的火星同樣燃燒了一脈相承的他們。
薛修卓曾經多次請求拜于海良宜門下,不得。他最終求助齊惠連,仍然不得。他好像是雙方角逐中的頑石,注定要用自己的方式撞出一片血光,這是個連自己都不放過的狠角色。
沈澤川眼里露出狠絕,他有種被人挫敗的滋味。他被逐出闃都,就像是條夾著尾巴的喪家犬,被打得幾乎沒有招架之力。
薛修卓能夠在恰當的時機立刻拋棄奚鴻軒,并且在沈澤川動手前就套走了奚家的銀庫,說明他早就在為這一天做準備。然而那個時候沈澤川在干什么?他還天真地以為憑靠口舌之利就能分化世家,明明早在禁軍絲案里薛修卓就露出過鋒芒。
沈澤川已經敗了一次,他既然還活著,就要把這場仗打到底,他不能接受承襲了齊惠連全部心血的自己一敗再敗。他們已經從沒有硝煙的闃都到了四分五裂的崩土之疆,他得馬上站起來,否則這亂世就沒有他的容身之處,虎視眈眈的后起之秀里沒有弱者,能夠心情氣和坐下來探討信念的前提是他有能夠和對方叫板的資格。
蕭馳野看著沈澤川沉默的側臉,忽然問余小再:“你見過女帝嗎?”
余小再正從懷里掏著岑愈給沈澤川書信,聞言一怔,說:“還不曾,在我離開闃都以前,禮部已經開始籌備登基大典。太后想要召見皇女,但是被薛修卓拒絕了。”
蕭馳野垂著的手指輕輕晃了晃,說:“看來他也不是十拿九穩(wěn),那就拭目以待,看看他在短短四年里養(yǎng)出來的女帝,到底是不是一戳就倒的紙老虎,能夠唬住闃都到幾時?!?/p>
沈澤川回過神,緩了片刻,說:“只希望不是第二個李建恒?!?/p>
蕭馳野靠得累,直起半身,問余小再:“還不知她的名字是什么,如果要歸皇譜,難道叫李建婷?”
余小再露出個古怪的神情,他伸出手指,在席子上一筆一畫地寫著:“是叫這個名字,卻不是先帝的字,而是劍霆,李劍霆?!?/p>
沈澤川頗為意外,跟蕭馳野對視一眼。
第124章
定局
天色蒙蒙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