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并未如眾人預想般立刻訓斥太子,反而像一尊沉默的山岳,任由風暴在殿中肆虐。
李承乾深吸一口氣,壓下心頭翻涌的怒火,脊背挺得筆直。
他知道,父皇在給他舞臺,也在考驗他。
他看向身旁的吏部尚書高士廉,東宮詹事府幾位飽學務實之臣,以及舅舅長孫無忌沉穩(wěn)的眼神,心中一定。
"鄭御史!"李承乾聲音清朗,壓過嘈雜:"圣賢經(jīng)義,教人明理修身,治國安邦!"
"然空談性理,能治水患乎?"
"能斷冤獄乎?"
"能理清一地錢糧,使民不受饑饉乎?"
"新六藝考實務,非是摒棄經(jīng)義,而是要求學子學以致用,將圣賢道理化入治國安民之實策!"
"此乃大用!"
他轉(zhuǎn)向王少卿,目光銳利如刀:"王少卿言前隋之弊,弊在取士不實,考非所用,用非所考!"
"更弊在無后續(xù)歷練,驟授高位!"
"孤此章程,府試取秀才者!”
“需入地方衙門見習,學庶務,體民情!"
"鄉(xiāng)試舉人,或下放基層佐貳,或入中樞見習行走,皆從微末做起,厚積薄發(fā)!"
"何來驟貴?"
"何來根基不穩(wěn)?"
"至于寒門貪婪酷烈之說…敢問王少卿,如今地方上那些盤剝小民,兼并土地,甚至勾結(jié)外敵者,難道盡是寒門出身?"
"范陽盧氏之事,猶在眼前!"
李承乾句句切中要害,引動定北城實例,更是直戳世家痛處。
高士廉立刻跟上,以吏部多年銓選經(jīng)驗,詳述新科舉層級遞進,考用結(jié)合的設計如何能有效篩選真才。
長孫無忌則從朝堂平衡,打破世家壟斷,廣納天下英才的角度,闡述此策對鞏固皇權(quán),強盛大唐的深遠意義。
東宮屬官引經(jīng)據(jù)典,逐條反駁世家對具體考項的質(zhì)疑。
朝堂之上,頓時形成涇渭分明的兩大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