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胖商人壓低聲音:“顧才子寫得隱晦,可咱跑船的一看就明白!他說見巨艦昂然直入,泊位早虛席以待,睹小舟踟躕港外,稅吏頻登’,這不就是說有人能插隊,有人被刁難嘛!”
旁邊一個瘦高個接口道:“何止!后面那段才叫絕,偶見城外良田,青苗盡毀,改植異香之木,鄉(xiāng)農泣于道旁,問之,則曰家園被迫讓與豪商……這豪商指的是誰?”
“還有那異香之木,不就是……”
他沒說完,但桌上幾人都心照不宣地交換了個眼神,不約而同地想到了近來風頭極勁,手段霸道的鯤鵬會。
而這鯤鵬會能在這萬里之外長安城也有如此有名,自然少不了趙牧在幕后的推動,當然,也有其他做南方生意,與這鯤鵬會有齷齪的大小商家的"功勞"。。。。
“怪不得近來香料價格波動如此詭異……”
“哼,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這鯤鵬會,手伸得太長了!”
類似的議論,在長安各個角落悄然蔓延。
顧青衫的文章,沒有一句直接的指控,卻用細膩的白描,將他在粵港的所見所聞,如同畫卷般展開在讀者面前。
他寫碼頭的繁忙,寫海商的艱辛,也寫那些看似不經意,卻耐人尋味的“怪現象”。
文章秉持他一貫的清麗文風,甚至還堅持了一貫的晦澀古體。
而不是民報上最常用的半白文,但字里行間卻是依舊力量十足!
甚至還多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關懷與冷靜的審視。
這比任何激昂的檄文都更有力量。
消息很快傳到了東宮。
麗正殿內,冰盆散發(fā)著絲絲涼氣,卻驅不散李承乾眉間的凝重。
他面前攤開著最新一期的《大唐民報》。
而顧青衫的文章,也已被朱筆重重圈點了起來。
馬周靜立一旁,低聲道:“殿下,顧青衫此文雖未明言,但已在士林與市井中引起不小反響。”
“眾人對嶺南海貿之弊,關注日增?!?/p>
李承乾的手指輕輕敲著桌面,目光銳利:“顧青衫所見,與百騎司密報多處吻合?!?/p>
“只是他筆下更具體,也更家……觸目驚心!”太子頓了頓,語氣幽然轉冷道,“沒提官府一個字,但通篇卻都是官員弛備,豪商逞兇,小民泣路!”
“……若任由此風滋長,嶺南還是我大唐的嶺南嗎?”
太子說著,猛地抬起頭看向馬周,聲音沉穩(wěn)而堅決道:“不能再等了,著令百騎司,加大對馮安及其黨羽,還有那個鯤鵬會的查探力度,證據務求扎實!”
“另外,將此文抄送各部重臣,并轉呈陛下御覽?!?/p>
“再令戶部,兵部。。。。。。就市舶司革新與水師整頓事宜,十日內拿出具體條陳,就說待下次大朝會廷議之時,孤要看到切實可行的方略!”
“是!臣遵旨?!瘪R周肅然領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