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奏疏措辭委婉,看似憂國憂民,實則綿里藏針。
有的說,“太子殿下銳意進取,開海通商固是良策,然亦需把握分寸,過于倚重商賈,恐失朝廷體統(tǒng),寒了士人之心?!?/p>
還有的則隱晦提及,“聞聽嶺南新貴牧云商會與市井勾欄往來密切,其背景頗值得玩味,殿下與之過從,恐招非議?!?/p>
更有一份,直接引用儒家經(jīng)典,大談“重農(nóng)抑商”乃立國之本,暗示開拓南海是“舍本逐末”,“易啟邊釁,勞民傷財”。
這些聲音不算響亮,卻像蒼蠅一樣,在耳邊嗡嗡作響,試圖干擾新政的推進,更將矛頭隱隱指向了正在為南海之行做準備的趙牧。
“殿下,這些言論背后,恐怕不止是幾個迂腐老臣那么簡單?!瘪R周站在一旁,低聲分析,“嶺南利益盤根錯節(jié),敖彪雖倒,其昔日蔭庇下的,或是與他有間接往來的勢力,未必甘心?!?/p>
“或許,也有人不愿見朝廷的水師真正強大起來,觸及他們在海上的某些私活?!?/p>
李承乾冷哼一聲,將一份奏疏擲于案上:“孤行得正,坐得直,何懼這些宵小之輩的閑言碎語!南海開拓,勢在必行!”
話雖如此,但身為太子的他也明白。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這些輿論若任其發(fā)酵,終究是個麻煩。
與此同時,天上人間卻依舊是那副醉生夢死的模樣。
三樓的攬月軒內(nèi),今夜燈火通明,笑聲不斷。
趙牧做東,設了一場不算盛大卻極精致的私宴。
受邀的除了老熟人周老板,吳坊主,還有一位特殊的客人。。。。。。
如今早已從嶺南歸來,并在長安士林中風頭正勁的才子顧青衫!
他因那幾篇《嶺南游歷見聞錄》名聲大噪!
雖文風依舊偏向古雅,但內(nèi)容務實,關注民生,已被被許多年輕士子奉為偶像。
其中甚至還有張遠,王二等此前科舉制中大放異彩的寒門學子!
喜歡大唐:開局帶太子勾欄聽曲請大家收藏:()大唐:開局帶太子勾欄聽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