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又閑聊片刻,李世民見目的已達到,便起身告辭,臨走前又再三叮囑趙牧務必小心。
送走李世民,趙牧看著窗外山莊的秋色,對阿依娜笑道:“看,咱們的明棋已經(jīng)落子了。朝廷也摻和近來了……嶺南這趟水啊,真是越來越渾了!”
阿依娜卻有些擔憂的低聲問道:“公子,那我們……”
“按原計劃準備?!壁w牧語氣恢復平靜,“該帶的帶上,該藏好的藏好?!?/p>
“朝廷有朝廷的陽關道,咱們有咱們的獨木橋?!?/p>
“到了那邊,見機行事?!?/p>
趙牧的目光再次投向南方。
不過這一次,眼中少了幾分戲謔,多了幾分真正的審慎。
珍珠島之行,注定不會簡單。
。。。。。。。
時間過的飛快。
趙牧原本還擔心路上會不平靜。
可事實卻是,一路上并未遇到任何意外。
甚至還比原定計劃提早了許多天,便抵達了嶺南。
休整了幾天后,便正式出海,前往那個海龍會所謂的珍寶會。
粵港咸濕的海風裹挾著魚腥,香料和桐油的氣味,撲面而來。
碼頭上人聲鼎沸,各色船只桅桿如林,帆影蔽日。
穿著各異,口音雜沓的商販,水手,力夫穿梭其間,構成了一幅充滿活力與混亂的南國畫卷。
趙牧的商隊船只并不起眼,是三艘中等大小的海鶻船。
而經(jīng)過加固和改造,外表看起來與尋常貨船無異。
船身上沒有任何顯眼的標記,唯有熟悉內情的人,才能從船員們沉穩(wěn)的眼神,利落的動作中看出些許不同。
夜梟的精銳和百騎司派出的好手,早已混雜在船工,護衛(wèi)之中,身份隱藏得極好。
趙牧本人站在為首船只的船頭,一身質料考究但樣式簡單的藍色錦袍,外面隨意罩了件擋風的斗篷。
不過趙牧沒有像尋常商人那樣焦急地指揮裝貨,反而悠閑地搖著一把折扇,眺望著港灣內外往來的奇異帆影,神情如同出游的貴公子,打量著新奇景致。
不遠處,另一支規(guī)模稍大,懸掛著大唐旌旗的船隊也正準備起航,那便是以市舶司副使王湛為首的“大唐海商觀察團”。
兩支船隊默契地保持著距離,如同互不相識的陌路人。
“東家,貨已清點完畢,人手都已登船,可以啟航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