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罷,莫母拉著她開始清點家當。
近歲,家中屢遭變故,莫母自己遭遇不測,又思及女兒心智愈發(fā)成熟,欲將家中錢財盡數(shù)告知。
拉著莫婤盤腿坐于炕床上,她從枕芯里掏出一只紅棗酸枝木的錢函。
又從耳珰里摳出一枚極小的鑰匙,打開錢函蓋子,一股淡淡的樟木香飄散開來。
錢函正中是一枚圓潤厚重的銀餅,莫婤拿在手上掂了掂,挺壓手,莫母說是一百兩。
銀餅四周是三根銀鋌,呈長條形,兩端微尖,中間渾厚,約莫重量在五十兩。
除此外還有些零星碎銀,雖不規(guī)整,歸攏起來也有十兩左右。
壓于銀子下的,是這處的房契,令莫婤訝然的是,竟還有一處偏遠郊外莊子的地契。
這莊子是莫母的陪嫁,昔日托付給農(nóng)夫耕種,租金微薄,卻也有一份收成。
奈何去歲這世道就亂了起來,她和莫父都不敢再去那般荒涼之處收租,那處地便再無音訊。
待莫婤細細看完,目光再次回到錢函之際,莫母又掀開了契書下的薄木片,木片下是一個蘭花樣式的荷包。
解開系帶,其中藏匿著一方翡翠玉鐲、一枚和田玉玦、一只金鑲玉釵與一副珍珠耳環(huán)。
這便是莫家全部的家當了,雖不算富碩,但對于尋常百姓而言,已是頗為殷實。須知隋朝時,一家老小整年的開支也不過數(shù)十兩白銀而已。
這些家底皆源于莫母手藝精湛,時常外出接活,早年連死人的活也接,所得紅封不斷。
加之莫父技藝超群,木工活計備受鄰里青睞,二者合力,方能積攢至今。
清點完畢后,莫母拿了一個碎銀子讓莫婤放于荷包中備用,又從另一只耳珰里扣出多一把鑰匙藏進了莫婤xiong前的長命鎖內(nèi)。
這長命鎖內(nèi)竟然還有能藏東西的暗格,她戴了這么久從未發(fā)現(xiàn),這些都是古人的智慧啊。
將盒子又藏進枕頭里,莫母繼續(xù)在院子中轉(zhuǎn)悠,搜尋可能遺漏之物,唯恐落下絲毫家用。
莫婤坐于炕上,拿出從高夫人處得來的棉布,開始著手做收腹帶。
隋朝時,棉花并未普及,人們口中的棉,并不是棉花,而是“木棉”。
木棉是一類天然的纖維,具有較好的透氣性和一定的韌性,用它來做收腹帶是再好不過了。
莫婤先將木棉布設(shè)計成幾部分,每部分都可以獨立工作,又共同作用于腹部,中間用交叉綁帶連接,又縫上了一些結(jié)扣。
這些都是調(diào)節(jié)緊密度的關(guān)鍵,日后高夫人可根據(jù)產(chǎn)后恢復(fù)情況自行調(diào)整,確保最佳的收腹效果而不至于壓迫。
她還用木棉絮做了幾個墊片,在關(guān)鍵部位如肚臍等位置增加額外襯墊,以吸收汗水、減少摩擦,進一步提升穿著體驗。